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8-11 07:08

  本文关键词: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教育 德育 运用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需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作为基础。而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德育中运用和谐教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在德育中为什么、怎样运用和谐教育思想,从而使德育由传统的德育变为现代的和谐德育。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和谐教育思想的概述、在德育中运用和谐教育思想的原因以及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和谐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高度发展,如最初的“和合”、“天人合一”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和而不同”、“中庸”思想等。在西方文化中,和谐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开始的对“知”与“德”的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们热衷对解放人的本性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探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对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社会、人本身的关系的阐释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和谐教育思想应该追寻的重要思想源泉。总结前人的和谐教育思想得出如今和谐教育的内涵,即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使教育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相互协调,处在最佳的功能状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诉求和谐的德育、德育自身需要走向和谐三方面讨论为什么要在德育中运用和谐教育思想。和谐的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和传承的载体。德育也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和谐教育需要和谐的德育,而德育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走向和谐。 要使德育教学过程更加的完善合理,在德育理念的树立、德育目标的设置、德育内容的界定、德育方法的改进上都应该充分运用和谐教育思想,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关键词】:和谐教育 德育 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一、和谐教育思想概述10-24
  • (一) 和谐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10-19
  • 1. 我国传统的和谐教育思想10-13
  • 2.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教育思想13-16
  •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教育思想16-19
  • (二) 和谐教育的内涵19-24
  • 1. 和谐教育的含义19-20
  • 2. 和谐教育的特点20-24
  • 二、在德育中运用和谐教育思想的原因24-36
  • (一)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24-28
  • 1. 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关系需要和谐教育24-25
  • 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和谐教育25-27
  • 3. 和谐的人需要和谐教育27-28
  • (二) 和谐教育诉求和谐的德育28-32
  • 1. 和谐的德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28-30
  • 2. 和谐的德育在和谐教育中起着导向的作用30-31
  • 3. 和谐的德育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因素31-32
  • (三) 德育自身需要走向和谐32-36
  • 1. 德育活动中的不和谐因素需要消除32-34
  • 2. 德育的和谐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方向34-36
  • 三、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36-50
  • (一) 树立和谐的德育理念36-37
  • (二) 设置和谐的德育目标37-41
  • 1.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38-39
  • 2. 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基本目标39-41
  • (三) 界定和谐的德育内容41-45
  • 1. 和谐的人生观教育41-42
  • 2. 和谐的政治观教育42-43
  • 3. 和谐的道德观教育43-44
  • 4. 和谐的法制观教育44-45
  • (四) 实行和谐的德育方法45-50
  • 1. 从重理论成绩到“德才兼备”的评价体系46-47
  • 2. 从单一灌输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47-48
  • 3. 从重共性教育到“和而不同”的个性教育48-49
  • 4. 从封闭的教室教学到“自然适宜”的教学环境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2
  • 后记52-53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孝彬;论和谐与和谐发展教育(上)[J];中小学管理;1999年01期

2 李冠良;;也谈和谐教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8期

3 刘磊;;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的观点[J];学周刊;2011年17期

4 刘道岭;;试论高师院校和谐教育的构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刘耀光;;构建和谐教育 促区域教育提升[J];基础教育;2007年03期

6 谷保丰;;和谐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9期

7 裴晓春;;“和谐教育”课题研究汇报会简讯[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07期

8 袁熙惠;;小学生德育的新途径: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8期

9 王虹;;中等职业学生教育观念探析[J];发展;2011年09期

10 刁新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商科大学生德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学渗透的意义[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钟涛;高宏锐;;科学课上进行德育,我这样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3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4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在明;;一次误会引发的德育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沈晓勤;;在德育中闪烁学生的主体之光[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李大伟;张雪梅;;建立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搭建中职德育新舞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锡市五爱小学 沈明阳;共处德育·和谐教育·师生平等[N];无锡日报;2009年

2 周波;扎实推进和谐教育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N];成都日报;2010年

3 李莉太原师范学院;“和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N];山西政协报;2009年

4 檀传宝;德育之重[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宝锋;东港三中让德育成为唤醒教育[N];辽宁日报;2005年

6 赵德生;建设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的和谐教育[N];协商新报;2005年

7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曾宪军;创新高职院校和谐教育之路[N];益阳日报;2005年

8 吴建攀;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教育[N];张家界日报;2005年

9 陈生权;让德育深入每一个孩子内心[N];张家界日报;2005年

10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强;德育“行家”语言的主要特点[N];天津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隋子辉;“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建光;中学以人为本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4 柏琦星;学校德育接受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俊灵;儒家“仁学”思想的当代德育价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4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54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