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
本文关键词: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与内在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年学生 价值观念 价值心理 形成发展 机制 形成过程 形成与发展 群体与个体 相互作用过程 价值关系
【摘要】:青年学生价值观是在内外因素反复作用下,群体与个体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它的形成包括价值心理、价值观念凝聚、价值观外化三个环节。其形成的内在机制包括心理内驱—理性引导、价值观念内化和各类价值观互动影响。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关键词】: 青年学生 价值观念 价值心理 形成发展 机制 形成过程 形成与发展 群体与个体 相互作用过程 价值关系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人们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缺乏有机的系统性研究,更缺乏一种以实验和实证研究为支撑的坚厚基础。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结合我们在2009年10月初到11月底对上海市部分高校122名学生进行的“关于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的抽样问卷与访谈进行分析,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沈丽丽;;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杨爱程;西方课程论的哲学社会学基础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5 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斌;噪声与认知干扰对反应时的影响及反应时与人格维度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徐祯;周鸣鸣;;中国高校师生审美价值观与闲暇价值观比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8 迟成勇;杨湘红;;论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9 刘艳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论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赵永杰;李钢;;西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嬗变和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鹏;焦信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吕厚超;严洁;;职业价值观的心理维度与问卷编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和华;;未成年人的心理疏远及其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刘立霞;;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白晓君;员工心理边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张志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7 胡远超;“人之初”的精神图谱[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菁;养成与反哺[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肖伟韬;白居易生存哲学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学生人生观变化轨迹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2 赵国栋;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瑜;视觉障碍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丽瑰;和谐社会视野下青少年义利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淑珍;韩剧对我国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坤;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金春姬;朝鲜族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穆勤远;工业设计中的纯正趣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张露丹;初中生学业自我的特点及其对个体反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理想信念教育[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方;转型期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新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3期
2 王淑文;对青年学生加强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Z2期
3 李彦春,赵建宇;进一步加强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教书育人;2000年24期
4 任秀云;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正确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5年05期
5 刘延陵;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价值观[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年01期
6 王迎春;;社会转型期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因素及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凌燕;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疏导;2000年03期
8 韦美珠;青年学生的读书与养成教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王克千;改革与价值观念断想[J];社会科学;1986年09期
10 隋艳;新时期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哲学思考[J];学术交流;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建;曹俊霞;;用爱心塑造青年学生的美好心灵[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润琦;赵本义;;西部大开发:价值观念在冲突中重构[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永胜;;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的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罗浩波;;西部大开发中的价值观念选择[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席蔚菁;;盲人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施教原则[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叶永;田莉莉;;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念[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燕;;针对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8 蔡立峰;;新时期青年学生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9 闫加民;;青年学生心理咨询637例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梁月娟;;重视青年学生的精神卫生教育[A];全国精神科护理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青年学生怎样把握成功机遇[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梅县教研室 柳三星;青年学生如何走上健康成长之路[N];黄冈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张章;黄冈师院关工委组织青年学生代表赴武汉参观实践[N];黄冈日报;2009年
4 朱小卫 齐琦 罗静;青年学生应是“世界公民”[N];科学时报;2008年
5 通讯员 刘海军 记者 潘一峰;杭州市第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隆重开幕[N];杭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罗连军;让青年学生跟党员干部一起受教育[N];青海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拉田;团结青年学生再谱华章[N];宝鸡日报;2009年
8 钟一苇;“网络红人”的追捧与价值观念的扭曲[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楠 实习生 章斐寅;今天,如何面对人文经典?[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周贤志 蒋琼华;我市两万青年学生举行集体宣誓仪式[N];永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谢小平;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7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晓东;解析与建构:企业价值观解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白华;儒家礼学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玉平;中国大都市区形成发展的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张志华;现阶段青年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国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钱亚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与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述声;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宋波;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丹蕾;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及其当代转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晓元;论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学锋;价值失范与价值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69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6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