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基于“经验”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1:30

  本文关键词:基于“经验”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验 杜威 道德教育


【摘要】: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贯穿其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不理解杜威对经验的认识和论述,就很难从整体上有效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而在杜威眼中,民主主义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应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培养的方式便是经验探究的方法。本文拟通过对经验理论的剖析来解读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探讨经验与人的品格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此做出理论评析,希望对促进多元价值观影响下的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经验 杜威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一) 问题的提出6-7
  • (二) 研究方法7
  • (三) 研究思路7-8
  • 一、经验及其在杜威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作用8-14
  • (一) 杜威教育思想中“经验”的内涵8-11
  • 1、“经验”的内涵8-10
  • 2、与传统经验论的差异10-11
  • (二) “经验”在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11-14
  • 二、经验在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体现14-26
  • (一) 杜威关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解释14-16
  • (二) 杜威基于“经验”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16-26
  • 1、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16-18
  • 2、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18-21
  • 3、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21-26
  • 三、杜威道德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26-37
  • (一) 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困境27-29
  • (二) 杜威基于“经验”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29-37
  • 1、创设体验式的情景道德教育: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社会化、生活化29-31
  • 2、采用经验探究的德育方法31-32
  • 3、从经验出发,,改进教材内容32-33
  • 4、把兴趣融于道德教育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33-35
  • 5、建构动态的道德知识观:实现道德教育方式的新的转向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41-42
  • 后记42-44
  • 详细摘要44-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成;张梅;;从杜威的政治哲学看个人、社会、共同体的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杜学元;康永攀;;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3 杜学元;康永攀;;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肖明全;杜威活动课程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8期

5 孔祥田;;杜威“科学精神”之评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 (上篇)[J];人民教育;1950年06期

7 刘英健;杜威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夏英林;析胡适、杜威对“行易知难”说的不同观点[J];东方论坛;1999年03期

9 刘爱河;杜威的真理观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毕定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陈焕章;;杜威理论评价中的非此即彼倾向质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10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4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7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源博;杜威的经验哲学[D];南京大学;2012年

2 颜娟;基于“经验”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6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平;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倩;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2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