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是指那些蕴涵了特定的知识,具有教育价值,并能以数字信号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包含各学科内容和有助于学科内容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对促进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综述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第二部分分析了基于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条件: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良好技术设备的支持、充足课程素材的保障;第三部分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问题,论文将开发规划分为规划前的准备、设定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拟定备选规划方案、评价备选规划方案四个环节;第四部分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素材的采集问题,论文在分析课程素材采集的筛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素材采集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的设计问题,主要探讨了课程资源结构的编制、学习导航设计、呈现结构设计等问题;第六部分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问题,论文提出了评价模型,探讨了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后对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改进与更新问题。
【关键词】:课程资源 网络 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缘起9-11
- 一、问题提出11-19
- (一) 概念界定11-12
- (二) 基于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12-16
- (三)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意义16-19
- 二、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条件19-28
- (一) 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19-21
- (二) 良好技术设备的支持21-25
- (三) 充足课程素材的保障25-28
- 三、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规划28-36
- (一) 规划前的准备28-32
- (二) 设定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32-33
- (三) 拟定备选规划方案33-34
- (四) 评价备选规划方案34-36
- 四、基于网络的课程素材采集36-42
- (一) 课程素材采集的筛子理论36-38
- (二) 课程素材采集的原则38-39
- (三) 课程素材采集方法39-42
- 五、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设计42-48
- (一) 课程资源结构的编制42-43
- (二) 呈现结构设计43-46
- (三) 学习导航设计46-48
- 六、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评价48-52
- (一)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评价模型48-49
- (二)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评价的原则49
- (三)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的评价方法49-51
- (四) 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的改进与更新51-52
- 注释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附录: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丽丽;;教师应如何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J];广西教育;2011年25期
2 王世清;台荣芳;;农村家庭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3 余彬;孔素真;;技术变革下远程课程资源的演变与发展[J];河南科技;2011年17期
4 马洪伟;冯君伟;;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J];探秘(科学课);2011年06期
5 李姿辉;;整合多元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学习品质[J];学周刊;2011年27期
6 刘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7 骆美福;;二度开发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8 王红蕾;;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9 钱维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10 张芹娥;;论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光;;乡土资源的开发形式和手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张慧英;;谈化学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高自强;张海;;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纪雪颖;曹新;;找好切入点,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以“探寻奥运会徽后面的数学”为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爱萍;;开放课堂 拓展延伸[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应春莲;;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7 荣晓光;;对一堂任务型公开课的若干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8 潘文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邓菲;胡兴昌;;科学教育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高振清;;浅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建设中的策略和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禹州市颖川实验小学 李英霞;浅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N];今日信息报;2005年
2 新疆库尔勒第十二中学 蒋茜;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3 曹桂军;关于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分析[N];喀什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胡秀军;霍林郭勒市农民迷上网络远程教育[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丁国元;网络远程教育,,能走多远?[N];工人日报;2001年
6 廷亮;错误也是课程资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付泽林;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首都师范大学 丁兴富;网络远程教育的承诺、现实和未来[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吴刚平;动态平衡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飞;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生青德;科学课程资源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丽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玲;《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苏;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小文;因地制宜开发研究型课程及课程资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桂荣;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晓莹;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丽玲;江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88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8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