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12:13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回报率 结构变动 测量误差 样本选择性偏差


【摘要】: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考察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不同教育水平的收入结构和教育回报率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的计量方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和收入的测量误差,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在收入和教育回报率总体上升的同时,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教育回报率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测量误差将导致教育回报率的低估;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得到了高于OLS的估计结果。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教育回报率 结构变动 测量误差 样本选择性偏差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收人差距扩大的事实引起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总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平均收人,,但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人的不平等,因而总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收人不平等的影响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关注中国教育回报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2 齐良书;;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对1988-1999年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3 孟大虎;制度性分割、人力资本粘性与失业问题——以东北地区为例[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4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2004年06期

5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6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任兆璋,范闽;中国教育质量与收益率的微观计量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8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冷背景下大学热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徐向华;对不同收入阶层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年18期

10 罗楚亮;;教育、收入与主观幸福感[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陈桢;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翁杰;基于雇佣关系稳定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晓华;技能回报、经济转型与工资不平等的上升[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海峰;教育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 聂绪海;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零售单位空间布局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4 祝富钧;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5 吕世斌;教育和收入不平等[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崔凌霄;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陈玉明;影响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良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黄谷;人民基本生活消费需要的测定方法[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3 方向新;试论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J];社会;1984年04期

4 方向新;试论我国农村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J];西北人口;1984年03期

5 王健真;经济指数的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J];统计研究;1986年03期

6 何平;统计学原理题解(16)[J];中国统计;1986年04期

7 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8 黄祖辉;杭州城乡食品消费趋势预测[J];浙江学刊;1986年05期

9 陈婉贞;关于两套经济指数的分析方法——与王健真同志商榷[J];统计研究;1987年05期

10 杜海燕;分享型国有制模式选择的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良;钟世洪;;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战略构想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冯光明;;广义动态投入产出模型[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3 张淑梅;;流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路[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林平;陈燕群;;疗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孔令旭;景素霞;钟显莉;;文档驱动 精细管理——采油厂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文范;;关于发展老龄事业的若干重要问题[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胡敏;;我国历史街区火灾现状及技术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夏建国;;构建反邪教的农村社会文化[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永茂;;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变动及需求弹性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王晓晖;正视老龄化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0年

2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常修泽;经济结构调整特征及走势[N];经济日报;2000年

3 韩枫;探索中国产业经济[N];光明日报;2001年

4 张世贤;怎样理解坚持扩大内需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N];人民日报;200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工业发展战略与政策[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陈晋;亚洲经济结构变动和新成长战略[N];中国企业报;2002年

7 闾政;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N];人民日报;2002年

8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证券投资基金配售股份上市流通的公告[N];证券时报;2002年

9 胡思华;谁来给人才投资[N];中国人事报;2003年

10 丁文;《2003年文化蓝皮书》即将推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D];四川大学;2002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苗齐;中国种植业区域分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6 陈志洪;九十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姚战琪;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姜睿;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外国直接投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陆寒寅;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研究:供给创新和对称突破[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祖学;经济运行机制转轨对中国工业结构变动的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1990年

2 张龙;论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春磊;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产业透视[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艳辉;竞争优势与组织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兼论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中小企业[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玉哲;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马海如;速率和结构: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徐静;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潘淑清;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鱼文英;试论中日贸易结构比较及贸易关系中的若干问题[D];延边大学;2002年

10 沈绿珠;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17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17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