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叙事与身份认同:关联及有效性前提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叙事与身份认同:关联及有效性前提
更多相关文章: 身份认同 教育叙事 教师教育 有效性 关联方式 叙事建构 研究者 实践知识 有效教育 教育实践
【摘要】:正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叙事影响教师的身份认同,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是教育叙事与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方式是什么?教育叙事建构教师积极的身份认同的前提是什么?已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作者单位】:
【基金】:2007-2008年度“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支助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叙事影响教师的身份认同,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是教育叙事与教师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方式是什么?教育叙事建构教师积极的身份认同的前提是什么?已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教育叙事和身份认同存在差异也存在关联,差异主要表现在内涵上,而关联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田;“率性”与“作圣”:少年胡适受学经历与胡适其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文事近录[J];读书;1995年12期
3 吕淑英,沈渝;实验班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社会化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毛大龙;;浅析西方“不良少年”与反学校文化[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姜汝祥;体制过渡时期流动人口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6 熊月之;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J];学术月刊;1997年10期
7 张叙元;香港回归与殖民教育的终结[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宋伟杰;身份认同的“混杂”与文化记忆缺失症——管窥金庸的小说世界[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9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制度化和规范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罗金义,王章伟;论学报的办刊理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雪芳;;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谭少薇博士访谈[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若亚;;《明史研究专刊》第十三期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3 谢静;;协商知情权:新闻专业的权威建构——从媒介的“知情权”话语分析媒介自我批评的功能与效果[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4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胡德香;;翻译批评的自我与他者[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吴文芯;;马来西亚华语口语的语音特点[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7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雷跃捷;刘自雄;;论社会变革中大众文化的功能——以《超级女声》现象为例[A];冲突·融合: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新闻传播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魏峰;;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静;;“我们的狗仔队”——从有关“狗仔队”的媒介话语看新闻专业意识生产[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叶;江苏人民社 学术与生活并重 原创与引进齐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2 ;中国教育研究:从人的发展出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崔砺金 费栋;外来民工浙江喜安居[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5 王竞;牛仔裤广告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功能[N];证券日报;2003年
6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教学叙事重建教师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王秀婷;文字阅读之后的声像时代[N];中国审计报;2003年
8 记者华伟;提炼新世纪城市精神[N];解放日报;2003年
9 杨波 陈瑜;文明对话中创造价值[N];解放日报;2003年
10 陈彪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逼问人生真相[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振明;变动国际结构中的国家权力主导性[D];复旦大学;2003年
2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3 郑长铃;陈e捌洹独质椤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保巍;走向“文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包燕;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8 李少咏;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河南大学;2005年
9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小燕;冲突与融合——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2 施敏;东南亚华文文学与种族想象[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小燕;晚生代的文化身份与边缘叙事[D];厦门大学;2001年
4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暨南大学;2002年
5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义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D];安徽大学;2003年
7 李华;来自乡间的知识分子——沈从文论[D];安徽大学;2003年
8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潘华虹;朱天心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麦淑华;我是谁?——金斯敦对身份的寻找[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8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8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