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18 05:12
本文关键词:论悲剧意识教育
【摘要】: 由于人类对死亡、苦难的抗争和超越意识,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认为,人的生命本质就具有悲剧性。这种悲剧性表现为人类以有限的生命去超越无限,以个体生命的偶然去同死亡的必然性去抗争,并始终坚持不懈。悲剧意识是人类生命的根基性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提升人、完善人,使个体生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育要直接面对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灵魂,强调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人存在的价值。教育有责任对人的悲剧性的生存状态加以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悲剧意识教育”,培育学生的悲剧意识也是教育不能推卸的责任。但现实却是由于种种原因,悲剧意识被遮蔽了,正在逐步走向消解。悲剧意识的缺乏能导致人走向盲目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人类及其教育是需要悲剧意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悲剧意识教育,培育学生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教育并不是要学生形成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更不是要让学生去人为的制造悲剧事件。悲剧意识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悲剧意识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为目标的活动,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批判意识、自我意识。悲剧意识教育通过反思、批判和自我意识活动,时刻关注着个体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从而推动人们对新的生活的自主探寻和追求。悲剧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昂扬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激情。悲剧意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超越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之上的积极的、进取的、正确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它承认人生现实不可避免的永恒的悲剧性,但却敢于正视、勇于暴露人类的生存困境。面对人类的生存悲剧,它不放弃生存,不回避悲剧,而是奋起反抗、超越悲剧。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悲剧意识。通过认识悲剧,分别对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梳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悲剧意识”的意蕴。 第二部分:现实教育对悲剧意识教育的遮蔽及归因分析。列举了现实教育对悲剧意识教育遮蔽的种种现象,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 第三部分:悲剧意识教育之建构。在分析悲剧意识教育的意蕴的基础上树立了悲剧意识教育的理念,确立了悲剧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灵魂净化、超越悲剧羁绊、追求生命意义、向往美好生活,对悲剧意识教育的人文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平等交流原则、升华性原则和审美化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悲剧意识教育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小花;论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教育意义及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国兴;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秋萍;中学语文悲剧审美的教学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星;死亡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梁东燕;论艾青早期诗歌中的悲剧意识[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98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9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