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空间的新界定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21:04
本文关键词:教学空间的新界定及其优化研究
【摘要】: 现代教育理念把学校教育看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作的过程。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新的教学空间,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丰富灵活、开放互动、交流共享,,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空间”代替兵营式排布桌椅、抹煞学生个性、阻碍集体交流的传统空间。 在对教学空间内涵的把握上,文章从物理性和社会性两个角度把教学空间分为物理性教学空间和社会性教学空间。物理性教学空间在本文中是指教室空间,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场所。社会性教学空间的本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互动场,并且通过对教学互动场各因子的梳理展开分析:时间——教学互动场的维度;师生——教学互动场的主体;信息——教学互动场的重要因子;情感——教学互动场的灵魂。 教学空间的特点,文章从层次性和系统性、自然性和社会性、潜在性与可控性、限定性与教育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教师、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教学空间对教学活动的深层意义和影响。 在对教学空间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就教学空间的优化展开论述。首先提出了教学空间优化的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勒温的场论和“团体动力学”理论;环境负荷理论。其次探讨了教学空间优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教学空间的优化设计:完善自然性教学空间;优化社会性教学空间。其中优化社会性教学空间分五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拓展教师内在思维空间;预设学生自我体悟空间;适度平衡信息空间;互动师生情感空间;艺术缩短时间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净帆;空间中的社会教化[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秀娟;远程教育中面授辅导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效志刚;课堂效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黄敏;高校积极课堂环境建设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顾相刚;适应当代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夏晓辉;“越红团体沙盘游戏”对小学低段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丛宁;高校教学楼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叶姚海;小班化教学环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远杰;论学生叙事[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黎正;国际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教学空间的对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6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1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