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1-23 07:1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适应行为 青少年 危险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


【摘要】: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其特征包括并发性、差异性、发展性和期望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碍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目前对适应行为的测量工具较多,主要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对适应良好行为的关注较少。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大类。未来的研究应包括对适应良好行为的研究、整合纵向的研究、干预研究。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AFA06097)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发展与适应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社会适应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重要的转折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适应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个体发展的重要的指标。同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娇;赵亚茹;;聋哑儿童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1期

2 王慧君,吴伟平;寄宿制民办学校高一新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 张福娟;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2期

4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5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6 贾严宁,张福娟;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三个因子发展特点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7 韦小满,王培梅;关于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8 刘在花;适应行为评估系统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9 朱莉琪,刘光仪;儿童适应行为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10 郑虹,黄建行,眭乐萍,邓鸿雁;智障学生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2 简华;;心理健康标准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4 陈建文,王滔;论人格的研究策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曾守锤;吴华清;;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廖明英;;中国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现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孟四清;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回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刘金明;中学生心理问题分类的实证研究及性质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慧君,吴伟平;寄宿制民办学校高一新生适应不良行为的调查分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家驹;张新;武连江;吕文彬;林仲贤;丁锦红;;弱智儿童的数字译码及划削动作速度与准确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楠;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心理承受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王佳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学生适应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龚田波;城市边缘群体青少年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5 魏玲;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瑜;福建长乐3~5岁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伊琳玲;福建长乐5~7岁海外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唐文清;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李力红,张晓磊;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5期

3 张大均;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5 黄希庭,时勘,王霞珊;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6 王垒;人格结构的动态分析[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7 张卫东;应对量表(COPE)测评维度结构研究[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8 陈建文,黄希庭;友谊关系与人格适应[J];心理学动态;2000年03期

9 张庆林,肖建平,童世斌,徐剑;中小学生主体性测量维度的初步建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赵美荣,陈卫,花桂莲;聋哑儿童学习能力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标;俞佳;;正常与多动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盛钦;骆伯巍;;弱智儿童的性质和评定——在校弱智学生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8年01期

2 汪文捚,傅根耀,王和香,徐云;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研究——行为评定量表内容的初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4期

3 汪文捚;付根耀;王和春;徐云;;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1992年04期

4 封学刚;;T、Q 筛查问卷在沈阳试用结果的初步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5 范希文,贺丽娜,代向芬,沈宜元;600名儿童美国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2期

6 郑希付;心理迟钝及其成因[J];心理科学;1999年01期

7 刘云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年04期

8 展宁宁;;幼儿的情绪认知与适应行为发展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9 韩少梅;徐涛;王雁;朱广瑾;;学校-社会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7期

10 杨彦平;金瑜;;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衍刚;郑雪;;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冬威;郭成;;试析民族心理剧与心理素质概念的内在联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慧聆;周文彬;叶立言;王克南;;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的研究[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吴静;石淑华;张建端;彭安娜;黄小娜;胡美娜;;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现状研究[A];第二届国际妇幼保健学术会议暨2006全国妇幼保健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小娜;张建端;彭安娜;吴静;骆天霞;石淑华;;家庭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国际妇幼保健学术会议暨2006全国妇幼保健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梅珍;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文昭映;中·韩四、五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红艳;High/scope课程理论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7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17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