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
【摘要】:为探讨教师效能感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利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247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教龄长短和婚姻状况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0.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具有显著的影响;(2)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耗竭因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3)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因素(p0.01)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所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学者的普遍关注[1]。学者们围绕职业压力、人格特点、应对策略、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与教师工作倦怠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研究,其中也有少量研究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2-5],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2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3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4 田宝;李灵;;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5 徐富明,朱从书,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6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7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8 李荟,李茵,申继亮;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1期
9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10 刘维良;;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关系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毅嘉;;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林宁波;邢颖;;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3 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金泽勤;李祚山;;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董淑花,黄依林;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艾娟;宋学珍;刘玉;刘迎凯;高峰强;;自我、集体效能视角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7 罗丽芳,连榕,周捷夫;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黄喜珊,王才康;教师效能感研究述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10 李红,郝春东,张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9 蔡传明;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赵福冇;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茂艳;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4 韩立敏;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捷夫;普中-职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其与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云英;论第二语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华;城乡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卫;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永鑫,李艺敏;国内护理工作应激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3年11期
3 朱从书 ,申继亮 ,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3期
4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1期
5 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7 王登峰;罗特心理控制源量表大学生试用常模修订[J];心理学报;1991年03期
8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9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李秋杰,隋淑杰,王秀菊;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艳琼;澳门小学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何苗;肖群枝;王娜;;教师效能感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2 傅安国;邓军;吴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静;张蕾;;教师效能感的研究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4 韦朝忠;;压力模型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压力过重问题分析[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5 崔新玲;梁进龙;;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京;孟慧;李永鑫;;外向性与教师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工作绩效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唐昕辉;卢家楣;;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邹开敏;;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和性格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现中;王玉洁;;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马雅菊;;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志海;;浅谈教师自我激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刘笑铭;;为教师心理健康把脉——关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孙咏梅;;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体健康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9 邹平;秦素琼;吕志革;;苗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和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周守珍;朱明军;;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平 梁莹;谁来为教师减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山东滨州市教育局 崔方锋;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早报记者 俞立严;上海教师压力全国排第二[N];东方早报;2005年
4 赵迎铧;“教师倦怠”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5年
5 潘洪其;给教师“减压”关键在哪里[N];贵阳日报;2005年
6 王世泽;为中小学教师减压[N];自贡日报;2005年
7 李海棠;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关心[N];文汇报;2007年
8 ;教师群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校长合理流动激活教育一盘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梁仁;寻找老师的“幸福感”[N];浙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新龙;台湾大专院校教师工作倦怠、运动行为与健康状态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唐昕辉;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莉;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媛;医生工作倦怠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雅菊;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尹晓明;中学教师艾森克大三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钟真;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赵丽敏;焦作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施朦;教师工作家庭关系中夫妻交错问题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1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7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