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理论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理论思考 出处:《教育与职业》2007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新时期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其建设的重点是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名师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以及散件式素材库建设;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当突出精品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设优质、高效、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受广大师生充分肯定的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理工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资助“第三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管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5)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所谓课程资源是指“为设计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服务的各种可资利用的途径、方法”。包括目标资源(社会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目标)、教学活动资源(学生兴趣激发、现代教学手段、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2 胡亚梅;建设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J];江苏高教;2004年04期
3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鸿英;;中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张亚丽;;论高等学校课程资源的缘起[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徐雪霞;;体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牛森;刘波;;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赵志强;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夏小玲;;论高师音乐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8 王东;孙海霞;;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些思考[J];才智;2009年20期
9 夏桂花;;谈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J];才智;2010年16期
10 陈丽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刘美玲;;信息时代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凡刚;刘永琪;;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李林英;;学习论和导学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纪雪颖;曹新;;找好切入点,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以“探寻奥运会徽后面的数学”为例[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宋少婷;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海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程玉;小学生命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牟慧;青海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宏敏;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纪萌;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兵明;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炳任,谢舒潇,蒋雪珍,戴玲;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2 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燕;;手机二维码在校园信息化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6期
2 许佳;;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科技广场;2010年04期
3 曾莉;;如何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4 张安荣;;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5 刘家栋;;实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途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曹泰峰;李端明;;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0年08期
7 邹晓蕾;;高校图书馆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王媛媛;;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科学发展[J];华章;2011年19期
9 孙禄华;张开文;周颜玲;;高校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9期
10 唐秀忠;;关于欠发达地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秉观;;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蒋运韫;赵欣如;徐宙;;基于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贾建军;李钏;;海洋测绘标准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崔宝娟;苏中滨;郑萍;沈维政;;基于ASP.NET的政府网站群的设计[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邹和建;;加快职业病临床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马钢信息化成果简述[A];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7 常瑞丽;曹中锋;韩军;;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与MES的发展[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大发;;由“道路交通问题”所想到的——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洪宾;余太平;赵明;;供水企业面向“十一五”的必经之路——管网信息化管理[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白雪艳;邱东博;;现代物流业对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作用[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娅(作者单位:滁州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浅谈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涂兴沼(作者系贵州宏福集团董事长);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娜;信息化:2006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动力[N];中国特产报;2005年
4 封志远、特约记者 徐锋;信息化装备驰向新航线[N];解放军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邓政宏;“短信网址”推动“移动”信息化普及[N];通信信息报;2005年
6 朱晓文;信息化为学校插上腾飞的双翅[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朝辉 照晗;实现税收管理监控考核信息化[N];东营日报;2007年
8 邓政宏;信息化新农村多姿多彩[N];福建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省政协信息化专家组打造省内首个“数字校园”[N];光华时报;2006年
10 杨晓东;信息化关照弱势群体[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4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杨仁厚;信息化发展效应的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晶;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成因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2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锐;高校虚拟科研组织中Cyberinfrastructure建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黄海;某高校一卡通系统的规划与实施[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王建虎;论新疆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姚满林;基于WEBGIS理论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常莉彬;长春市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2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1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