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探析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探析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不和谐引起的。要坚持四个教育原则,实践四个有机结合方略,优化四个心理支持系统,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体系和机制。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基金】:200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成果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春华;;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小芳;中国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公众参与缺失的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懿;;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J];出版与印刷;2006年03期
2 魏虹;龚育;;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贫困生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玉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4 陈永琴;;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双内青;;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1期
6 丁西泠;;关注高校校园内的“心理弱势群体”[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胡秀英;;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12期
8 何燕霞;梁劲松;;试论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文化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9 周科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的有效途径分析[J];才智;2009年20期
10 马江红;叶绿素;丁满发;;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校园——谈当前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晓燕 实习生 李为亮;甘肃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教育权[N];农民日报;201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刘翔平;谁来关心学校中的弱势群体[N];北京日报;2002年
3 张细萍;让弱势群体共享一片蓝天[N];咸宁日报;2005年
4 马效军;开展文教合作 关注弱势群体[N];甘肃日报;2005年
5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6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9 何桥;铜山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远教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代乐;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启动[N];贵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8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8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张岩;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5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3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