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08 23:08

  本文关键词:构建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新模式 出处:《教育与职业》200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德育 现代德育 新模式


【摘要】:当前,传统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遭到人们的质疑,它在价值追求、教育内容、目标要求、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只有从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渠道、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现代德育新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Abstract]:At present,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been questioned by people, it is in the pursuit of value, educational content, goal requiremen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construct a new mode of modern moral education only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 education idea,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moral education channel,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Only then can moral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qualified talent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人类社会早已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们的学校德育却基本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水平,学校德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个体发展所要面对的社会品德要求,必须依据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和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构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现代高校德育模式,是21世纪社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李明宇;李丽;;科教兴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5 于洪波;;马克思的经济表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创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葛贤平;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几点认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刘力;;论民主的内涵与原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陈轶艺,刘卫国;体育科学发展动因的哲学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9 程六生;;加强高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十种观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胡海波;从思维方式的维度看真理标准讨论的当代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葛秋萍;;知识资本化市场准入的技术转移跃迁机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吴易风;;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轨迹[A];当代中国与它的外部世界——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陈则孚;知识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邹铁力;中国共产党的私营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素碧;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李仁涵;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刘雪屏;清末电信业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于民;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涂晓敏;泰国军人政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琪;;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3期

2 刘超良;;论德育制度的价值标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1期

3 彭自力;;德育困境的反思与生活化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4 汪德平;罗颂华;;从网络语言看德育中的沟通障碍问题[J];今传媒;2010年03期

5 黄聘;;“我与你”、“之间”、“对话”——马丁·布伯道德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陈艳;陈大水;;帮助学生感受道德的美[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7 徐旭开;黄绍丽;李阅民;刘春波;;关于民办高校德育范式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0年09期

8 向小川;;多样性:学校德育新特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9 庞海坡;;论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转型:凸现主体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宋晋秀;;人格观对德育教育的启示[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让“道德的力量”发光,照亮心灵——探索德育创新模式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黄守红;万波;;隔水问樵夫——王夫之德育思想对传统德育问题的解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肖积生;陈群辉;;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思路[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耘天;;做个时尚的班主任[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5 苗王芳;;重视德育主体,提高德育效能[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明福;;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境界——重庆市巫溪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题讲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姚菲;杨继平;;浅谈军校学员网络德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钟小华;;职业教育德育困境及其对策[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玢;;论“形成关怀关系与公民道德养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10 方卉;;浅谈青少年道德教育[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师范大学: 李康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吴万波;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姚克敏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N];甘肃日报;2001年

4 民进上海市委员会;加强本市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N];联合时报;2001年

5 阿依;从培养礼仪习惯入手抓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田戈、何志武;长江职业学院开展“大学生行为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阿依 本报记者 胥茜;诚信 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森堡 王德;高校德育: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辜胜阻;提升德育实效关键要走出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冯宝忠 邱铁红;高校德育工作要务实[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晓红;从“成圣”到“成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昌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现代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王芳;湘西土家族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汪昱雯;童谣与儿童德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学敏;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王少荣;“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丽伟;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余晓珍;“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樱;高校人本化德育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9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99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