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学:基础教育的根本改革
本文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学习本能 课堂教学 出处:《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儿童的天性起点非零,儿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向上性,它集中表现为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感悟的、情感的、自调节的和创造的高级本能。作为人之集约化和职能化的成长环境的学校教育,为了要发挥其功能的最大值,其任何行为均应是推动、保护、激扬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形成和依靠学生的学。故应建立"当其无"的中空式课程,区分成长期与成熟期,对成长期的教育教学方式重新进行研究,课堂教学从虚体设计走向实体设计。如此实践,将最经济有效地实现教育提升人的根本目的,从而在宏观领域解决教育的动力不足问题,以借助生命能量的新思路建立教育均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Abstract]:Children's natural starting point is non-zero, children are historic, social and upward, it is concentrated in language, thinking, learning, perception, emotion, The higher instinct of self-regulation and creation. School education, as an intensive and functional environment for human growth, in order to maximize its function, any action should be to promote, protect,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Therefore, the hollow curriculum of "when it is not" should be set up to distinguish the growing period from the mature period, and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growing period should be re-studied.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virtual body design to physical design. This practice will achieve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people, thus in the macro fiel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of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new idea of life energy to establish the educational balance an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eachers, it is beneficial for al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a large area.
【作者单位】: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DHA0501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批准号:05JZD0003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全凤;冯斗;;《易经》——审美之源——浅谈《易经》的审美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罗运鹏;;以研几思维为本,求细节管理之实[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8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启;冰心散文创作的文化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亚琴;;从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看我国的素质教育[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7期
2 左怀清;;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与现代技术教育[J];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3 杨巴娃;;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4 王永祥;丁伟;;体育课堂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邱慧红;;浅析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科技资讯;2008年15期
6 牟正道;应重视数学定义的课堂教学[J];中学教研(数学);2002年08期
7 石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8 滑秀林;人本立校 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1期
9 杨振力;;六环节教学法的成功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2期
10 许盛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志;;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廖世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柳恒超;;初中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宁平治;;寓素质教育于物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体会[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敏;;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晓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7 梁历;;为文与为人——在写作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8 董学文;;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丁兆叶;;内隐学习与素质教育[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10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礼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我见[N];贵州政协报;2008年
2 徐润生;办好基础教育之思考[N];江西日报;2004年
3 陶春莲;论课堂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4 李高峰 马黔芳 张福裕;基础教育须抓好四大建设[N];湖南日报;2006年
5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谢维和;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省政协委员 杨辑光;推行素质教育须防国有教育资产流失[N];光华时报;2007年
7 记者 胡祥修邋周亚峰;畅言“基础教育”[N];湖北日报;2007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素质教育的美好明天[N];焦作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开创全省基础教育新局面[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陈宝泉;素质教育切忌急功近利[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立忠;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国;校园育人环境及其营造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熊怡海;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永萍;关于对美术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问题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凤青;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柳怡情;艺术考级对中国基础教育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刘晨;论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两难问题[D];青岛大学;2009年
7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荣霞;化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实验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初俊杰;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薇;话题作文训练与学生素质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0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2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