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本文选题:高校 切入点:生活德育 出处:《学术论坛》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要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文章从生活德育的理论依据、优势分析、实践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为生活德育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mode and the student's life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hat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is not high at pres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ave the achievement, we must construct the life moral education pattern, and return the idealized moral education to the real life. Taking moral subject as the core, 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moral education around its social reality life. 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from the life moral education theory basis, the superiority analysis, the practice design and so on, thus enriches the life moral education pattern theory,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life.
【作者单位】: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6QDY013)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济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2001年02期
2 项贤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兵,陈贤忠;人的全面发展视界中的高校德育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熊文,王泽应;竞技体育伦理及其研究之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叶东惠;;回归、提升、创新——从伦理层面构建“和谐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聂文军;张群颖;;论集体主义道德的补偿规范与现实的利益补偿制度[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5 许辉;;诚信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党史文苑;2006年04期
6 何永强;情商培养与道德人格形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陈秀鸿;;回归生活世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蒋名源;论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罗建文;行政垄断道德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肖永梅,胡树祥;论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德之;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契入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穆西安;企业的伦理化经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戴艳军;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银红;道德规范教育与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卢艳红;多元化社会生活中学校德育问题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4 吴忠华;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东华;德育课教学方法优化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晓龙;论新时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海燕;徽州农村社区教育与教育价值观研究——以安徽省绩溪县井村、汪村为例[D];安徽大学;2003年
8 关永春;解读学前儿童的生活与生活质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朱成科;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红玲;人的全面发展与道德人格塑造[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生,
本文编号:1556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5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