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于丹现象”的教育省思

发布时间:2018-03-10 05:34

  本文选题:论语 切入点:学校教育 出处:《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以大众化的解读方式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撰写的《〈论语〉心得》一度热销,造成了所谓的“于丹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于丹”的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大多停留在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读的水平高
[Abstract]:Zheng Yu Dan, professor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er and communicator of classical culture. In 2006, he interpreted the Analects of Analects in a popular way from a hundred pulpit of CCTV, which was warmly welcomed by the audience. This has led to the so-called "Yu Dan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followed by a controversy about "Yu Dan", the focus of which is mostly on the high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佛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辨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李启谦;孔子评价中的一个问题—人、民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罗汝忠;;孔子的教育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贺卓君;;释“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J];学术月刊;1980年11期

5 宇;;学与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于省吾;;论语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7 袁小平;孔子哲学是个二元论的矛盾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8 常林炎;论语言环境与文学批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任钟印;试论“有教无类”——评《论语新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李素桢;《论语》注解札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2 李尔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3 张志军;;简论语义凝聚词与生产词组的语义对应关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郑荣馨;;论语言得体的辩证性质[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薛红;叶研;;略论语法停顿[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6 李宇明;;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孟柱亿;;试论语音教学中的误导问题[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8 郑滋斌;;《论语集解义疏》道家学说对儒家学说之解说初探[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胡咏超;;《诗》可以兴、观、群、怨新探[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士彪;;《诗经》与《论语》在意象、思想和语言上的关联[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杜悦;儒家思想闪现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别必亮;从生活的视角看《论语》[N];重庆日报;2000年

3 王艾宇;孔子流行二语辩[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记者 江波;华侨城开发“孔子旅游”[N];中国证券报;2000年

5 舒展;反贫困[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杨建明;朗读亦健身[N];光明日报;2000年

7 秋谷;名刊佳篇堪品赏[N];解放日报;2000年

8 吴乃恭;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演进(上)[N];吉林日报;2000年

9 逄增玉;三十年代“论语派”和“论语八仙”[N];吉林日报;2000年

10 南补习;论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N];青海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俊杰;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5 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德苏;周室衰乱与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蒋伟胜;习学成德[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王京芳;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妮娜丝;“人”的发现及其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陈春红;试论儒家和谐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阿秋;论语域在翻译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罗小如;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宁夏大学;2003年

6 曹晓虹;论语境的意义加工功能[D];安徽大学;2003年

7 刘宗永;论语通注——兼论《论语词典》的编纂[D];广西大学;2003年

8 刘滢;“去+VP”与“VP+去”的对比分析——兼论语序、位置和不对称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田智忠;朱熹论“曾点气象”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周梅;荀子法律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2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92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