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学系统分析技术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7:49

  本文选题:教学系统 切入点:系统分析技术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教学系统分析技术的研究能引导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系统。教学系统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用另外一种编码体系来表征自然语言表征的教学系统。我们把教学系统理解为由IPL、IPM和IPT以及它们的{X}和{Y}再加上表达社会性共享知识集合IIS所构成的功能耦合系统。按照这个教学系统结构图式,教学系统分析的操作分三步走:(1)IIS初始图;(2)确定IIS的输入信息项的过程序列;(3)根据实际需要将IIS输入信息项中的数据转化为IIS图的标注信息。教学系统分析的最终结果之一是IIS图,它所提供的标注数据反映了教学系统的某些整体特征,与教学效果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system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lead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system more deeply.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system is actually a teaching system that uses another coding system to represent natur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The scientific system is understood as a functionally coupled system composed of IPL, IPM and IPT and their {X} and {Y} coupl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a set of socially-shared knowledge, IIS. According to the schemata of this teaching system, The oper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analy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1 / 1) the process sequence of determining the input information item of IIS is divided into 3 step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the data in the input information item of IIS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annotated information of IIS diagram. The final analysis of teaching system. One of the results is the IIS diagram, The annotated data it provides reflects som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has some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ch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勇;王陆;;在线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魏宁;;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慧;张进宝;汪晓元;;教育技术本科生中存在的迷茫现象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金岭;促进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论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窦荣军;在线学术交流环境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牛学东;基于协作的分布式虚拟学习环境的开发和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丹;网络远程教育中在线异步交互内容与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冯立国;中央电大网上教研现状及教师教研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勇;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交互行为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千国辉;基于Agent技术的CSCL协同知识建构系统[D];延边大学;2007年

8 张芸;教师合作研究的社会互动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玲;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知识交互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钱丽娜;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旭;阎振海;杨传哲;罗俊;;介绍帕克多种水平的教育思想[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11期

2 李晋荃;;动词前面不是宾语的位置——试谈“前置宾语”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唐元麟;举办生物学课复习室的点滴体会[J];生物学教学;1982年01期

4 ;科技简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5 С·И·冈察罗夫;В.Е.舒克舒诺夫;В.Т.茹柯夫斯基;丁宝源;;多控台对讲系统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6 游长生;谈谈课堂教学中的才识和品德教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3年03期

7 周松青;;从教学反馈模型看教师的修养[J];湖南教育;1983年09期

8 B·M·斯克里普钦科;王益康;;外语教学中的系统和系统性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1期

9 邹有华;张铁明;;教学信息与教学双方的发展[J];现代教育论丛;1983年04期

10 蔡芳川;张庆林;付德庆;王起然;陈新熙;;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维;赵秀全;宋国卿;;自适应模拟教学系统[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邱s,

本文编号:1602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02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