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合作学习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4 08:35

  本文选题:中小学 切入点:信息技术教学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摘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也广泛地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剖析教学实践,却发现存在着诸如合作学习小组组合的随意化、合作学习任务选择的泛化、分工的形式化、学习过程组织的自由化、学习机会的非均衡化等一些误区。本文就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aim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to actively advocate cooperative learning,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irit of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style.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lso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IT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However, 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we find that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uch as the random combin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s,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ask selection, the formaliza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the liberalization of learn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the non-equalization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so 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practice of IT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get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保定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继红,王焱;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设计[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唐旭;合作学习理论之互动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3 管淑红;;外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才嘉红;试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理念[J];成人教育;2004年06期

5 陈映苹;合作学习: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改善大班英语课堂活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秦安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蒋心萍;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中成长——人体解剖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学生综合成绩评价体系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玉玲;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陈玉玲;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王子南;合作教学——基于合作的教学创新模式[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郁青;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翠;试论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霰芳;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贤;高中生物学开展“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慧敏;新课程历史学科合作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慧敏;新课程历史学科合作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鸿涛;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永平;初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丽霞;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来;;采访也要有总体设计[J];新闻战线;1980年07期

2 ;太仓县开展中小学图书普查工作[J];新世纪图书馆;1980年03期

3 王均石;;吉林省磐石县城镇中小学开展“读书评奖活动”[J];图书馆学研究;1982年03期

4 ;河南省中小学档案管理试行办法[J];档案管理;1984年04期

5 魏世环;;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小学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J];档案管理;1984年04期

6 刘秀云;;试谈中小学档案的分类编号方法[J];档案管理;1985年Z1期

7 金长辉;;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兰州召开[J];外语教学;1985年04期

8 刘雪琴;;怎样选择中小学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的最佳时间[J];档案管理;1986年02期

9 ;中小学建档工作的做法[J];上海档案;1986年04期

10 方芳;;东城区教育局验收百余所中小学档案工作[J];北京档案;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雅平;;浅谈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军;;努力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影视教育新路子[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3 魏耕祥;;从活动到课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研究与实验课题的汇报提纲[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4 张建卫;陈会昌;王秋虎;陈欣银;;中小学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 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6 ;联系实际 强化措施 深入扎实地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影片教育活动[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7 ;从农村实际出发 搞好中小学影视教育[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8 ;抓两个延伸 不断深化影视教育[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9 罗丽;徐姜;刘安梅;李兰笛;;鞍山市中小学饮水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A];首届全国卫生法规、标准效益评价技术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0年

10 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长春市中小学择校生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赖群阳;变教育“难点”为“亮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江苏省滨海县教育局 栾成勇;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志涛;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如何评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王家俊;中小学呼唤绅士淑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胜泉;回归以应用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图书馆教育:教育城域网的重要“支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教育界人士关注应用和效益[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湖南省政协原主席 刘正;赞纠正应试教育的十条禁令[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祁婉宁;是无奈的选择还是现实的抉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沈广东;南京多渠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焕章;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罗玉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南尊孔读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张艳莉;建立一条龙英语测试体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于家太;中小学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杨宏;海峡两岸中小学道德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选辉;中小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道书;论中小学管理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群林;中小学活动课程浅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詹祖权;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华;中小学实施个性教育的原则和途径[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荣村;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裘指挥;试论中小学闲暇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林东兴;试论中小学依法治校[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09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09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