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在迎接复杂性的挑战中提升教育学的生命性——以“新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1 07:36

  本文选题:教育学 + 生命性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摘要】:当代中国教育学内涵着并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呈现其生命性,在直面复杂的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实践中,以理论的建构“全息”丰富的世界,以理论的发展提升教育学的复杂性,使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建设与“我”的、“我和你”的生命相互交融,使理论更新与实践变革相互滋养。这具体体现为从“教育学”到“我的教育学”、从“教育学”到“我和你的教育学”以及从“教育学”到“我和你共同热爱、创生、享用的教育学”等方面。
[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pedagogy is intensively and needs to be enriched, develops and presents its life quality.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practice in China, the rich world of holography is constructed theoretical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the complexity of pedagogy can be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edagogy and the life of "I" and "you" can be blended together, and the renewal of theory and the reform of practice can nourish each other.This is embodied in such aspects as "pedagogy" to "my pedagogy", from "pedagogy" to "pedagogy" and from "pedagogy" to "pedagogy" to pedagogy that I love, create and enjoy together with you.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李家成主持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项目“生命成长教育的全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408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红;;人性视域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7 盛国军;环境伦理学的后现代性、意义及困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王素娟;对生态伦理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10 甘强;质疑经济法社会本位[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额尔敦扎布;;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自然资源价值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6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辉;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段洪波;论环境权的伦理基础[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明宇;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6 刘树伟;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性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建金;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创新[D];中南大学;2002年

8 曾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与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国华;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伦理问题的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10 陈丽颖;泰勒尊重自然的伦理学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润洲;;凯洛夫《教育学》文本阐释的背后[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2 冯增俊;周红莉;;21世纪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侯怀银;杨琳;;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郑雪松;;教育学从“科学世界”深入到“生活世界”——对教育学转向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何军斌;许莹莹;;论生态农业景观的审美性质——以桂林阳朔县三高观光农业示范带为考察对象[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卓晴君;;“三生教育”是当代人生教育的一大创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0年Z1期

7 乔迁;降同昌;;历史教学中的“西瓜”与“芝麻”[J];考试周刊;2010年12期

8 沈世红;;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生态课堂”的建构原则[J];化学教与学;2010年04期

9 韩笑;梁丹丹;张新;;智障儿童生命维度语义障碍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10 吴中胜;;气象浑沌 难以句摘——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有机结构观[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谈国庆;;基于生命性的生物教学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马克·第帕普;;谈谈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谈国庆;;基于生命性的生物教学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刘敦勤;;浅论如何贯彻“以一切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邗江中学 陈宝定;过有道德的生物课堂生活[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 孟长友;在夹缝中崛起[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研教科室副主任,,特级教师 蔡明;生态课堂从关怀生命出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孟贵成 牛力静;传统“音乐会” 出路在民间[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胡海波;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中)[N];吉林日报;2008年

6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程红兵;抓住思维这一核心要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牡丹江师范学院 张玉昌;加强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8 本版编辑邋盛连喜 邬志辉 秦玉友;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之路[N];光明日报;2008年

9 实习记者 孟岩峰;商业模式“过冬”需有韧性[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10 张智慧;金融理念的重新解读[N];金融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海花;论生命化英语课堂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琳;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顾连梅;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生生活写作研究与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基祥;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D];西南大学;2006年

5 程平;道德共利:深层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定国;柴油机拆装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爽;言语生成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主动、被动语态打底句与目的句中主语的映现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吉军;穿过复仇的神话与改写死亡的剑[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蔡振光;竞争模型的语义线索:论元特征满足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刘玉花;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句子理解过程中的线索竞争[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5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35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