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教学批判:实践审思的视角
本文选题:教学目标 + 控制学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8期
【摘要】:教学中的控制常以两种形式表现:显性控制和隐性控制。前者直接指向学生的身体,多以点名、批评、体罚、放晚学等方式体现;后者指向学生的理智思维,是对教学的行为和结果的预成式控制,主要表现为虚假的教学对话和虚假的课堂探究。
[Abstract]:There are two forms of control in teaching: explicit control and implicit control.The former points directly to the student's body and is often reflected in naming, criticizing,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late learning. The latter refers to the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is a pre-formed form of control over the behavior and outcome of the teaching.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false teaching dialogue and false classroom inquir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政涛;;身体的“教育学意味”——兼论教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1期
2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阳泽;论新课程引发的教学控制问题[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忠;数学教师培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4期
2 许占权;;论教师的课程领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1期
3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4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5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6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7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春蕊;成人网络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川武;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6期
3 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J];安徽教育;1981年09期
2 周纲炎;;初中女生耐力跑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1981年02期
3 刘守立;;《看云识天气》程序题教学方案[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5期
4 郭国英;;香港“中国语文”课的口语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11期
5 黄天璧;日本小学的音乐、图画课[J];江西教育;1982年10期
6 张义斌,梁观耀;从业务课使用外文教材看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7 郭国英;;香港《中国语文》教学法初探[J];中学语文;1982年10期
8 ;名词解释[J];上海教育科研;1982年07期
9 朱景文;;实现外语电教目标的几个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3期
10 M·B·里亚霍维茨基;谢天蔚;;录音——外语教学的特殊手段[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峰;;讲好病生重点目标内容的做法和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齐贵胜;裴素霞;;病理学目标教学初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吴晓鸣;;高校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张立杰;;浅谈怎样上好一节课[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陈秀娇;;教学与板书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刘端海;;浅谈目标教学的教学设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王金美;陈桂花;;谈目标展示与教学效果[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段珩;;浅谈目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顾力雄;李敏;陈琦;;利用互联网络促进推理能力的个案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舆水优;;日本学生学汉语——兼谈谓词性主语[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霞;防止英语目标教学模式僵化的措施及方法[N];兵团日报(汉);2000年
2 ;紧盯课堂 “减负”增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王利虎 樊保林;改革课堂教学 让学生做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张惠萍;深化写字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杨太清;愉快中求发展 发展中求愉快[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黄进;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朱家雄;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对幼儿园课程如何立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 杜春国;语文异步教学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信息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广东省牙防办副主任 欧尧;避免损伤 善待牙齿[N];广东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青莹;应用元认知训练法控制体操学习中焦虑情绪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田承祖;试论在高等师范学校中教育法学课的设置[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战海;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杜正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祖能;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分析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燕;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振亭;基于系统观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海霞;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73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7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