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学性质大讨论的结晶:实践哲学的《普通教育学》建构
本文选题:实践 + 实践哲学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5期
【摘要】:文章简述了本纳《普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重点及其在德国教育学大讨论中的地位,指出其对教育学性质探讨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Benner's "General Pedagogy", its emphasis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German pedagogy discussion, and points out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 of pedagogy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dagog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楠楠;;从实践哲学视野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2 林仕彬;;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3 郭晋燕;;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4 房慧;张九洲;;地方教育学——来自时代的呼唤[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申继亮;;是分化还是整合?——谈教育心理学体系重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于洪卿;;西方教育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钟文芳;;库恩科学哲学思想对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翟晋玉;把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王涛;英国: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行[N];经济日报;2006年
4 吴在平;省领导调研工读教育[N];福建日报;2007年
5 刘旭东;教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8年
6 ;发展民族教育要着眼于长远[N];吉林日报;2001年
7 卢一平;学科教育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N];天津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婷;榜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玉衡;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萌;学生指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黎辉;强势学校管理的教育伦理学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运花;兴趣:一个不容忽视和懈怠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顾珏;老制度和新标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原永新;教育理论的学派归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宁芳艳;近代外国教师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7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2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