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18:19

  本文选题:教育 + 投资 ; 参考:《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摘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人的素质提高,与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更是要以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前提。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成为一个国家尤其是象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政府教育公共支出年年递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社会的教育消费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劳动者素质。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多年来在教育投资方面始终存在着绝对不足,不仅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是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投资也严重不足。所以,教育投资问题一直是我国众多理论研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 纵观国内外对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大致形成了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两类主要观点。教育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国家,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研究西方国家经济增长要素,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大量的数理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用,但基本没有对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我国对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虽然也借助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对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源于我国政府教育经费的供需矛盾,因此,从一开始就和“财政”密切相关。以厉以宁、王善迈、劳凯声等为代表一些学者,针对我国政府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以公共产品为理论基础,从消费的角度出发,侧重研究教育的属性和政府教育经费的筹措问题。近些年,以廖楚晖为代表的一些新生代学者,开始从人力资本角度研究教育投资问题。廖楚晖还先后著有《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分析》①、《人力资本与教育财政研究》②和《教育财政学》等,他主要是通过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重点研究政府如何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支出的供给能力和效率,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财政学”。因此,其研究的范畴依然是政府的教育收支,是政府的投资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社会的教育投资迅速增长,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社会教育投资的需要,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教育投资大包大揽,市场化配置教育资源成为必然选择,而且现实中,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势下,教育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公共产品了,而是政府和市场均可提供的混合产品。它折射的是一种投资行为,其形成的人力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投入要素,这种要素除了具备与其他物质形态要素同样的性质外,还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这些独有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投资施行行为本身了,因此,我们认为不但要提高这种施行行为的绩效,而且要通过规划、引导、调控、监督等其他行为,引导教育资源高效配置,调控社会其他投资主体的教育投资行为,并为整个社会的教育投资营造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总的福利水平。因此,突破对“政府教育投资行为”研究的局限,系统研究“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财政学和教育经济学在教育投资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而且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和政府教育投资效率和效益,增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力图实现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在写作的思路上,从大的方面来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关系。从具体的内容看,首先,紧扣“教育投资”和“政府行为”两个关键领域,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从分析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入手,挖掘出我国教育投资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行为缺位,并进一步对政府的这种行为缺位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剖析;接着分析了教育投资重要性,政府、企业、家庭或者个人进行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和如果各自独立进行投资的弊端,从而论证了教育的投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那么,要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关系,尽量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资,并提高各自的投资效能,就需要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总的管理者的政府有所作为,由此,论证了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中国家(印度)以及与我国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国家(日本),其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的分析,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思路和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的诸多建议。 本文共六章,约13万字。 第一章:导论。主要是提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论证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阐述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篇章结构,并提出了论文写作中力图实现的创新和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感觉到的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难点问题。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这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本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理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理论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政府行为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情况,并对每一个理论研究的进行了评述,目的不仅在于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理论梳理和评述,找到本论题的突破点。 第三章:我国教育投资现状与政府行为“缺位”。这一章充分体现了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本章从我国教育投资的发展沿革入手,分别总结了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表现。然后,对我国教育投资总体状况及其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教育投资的地区结构、教育级次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存在严重的绝对和相对短缺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行为“缺位”表现,从而为后面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四章: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必要性。本章通过对教育投资重要性、教育产品的价格形成机理以及不同投资主体进行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及其弊端的分析,论证了教育投资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教育是具有商品性质的混合产品,其供给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提供,教育不仅不能单纯由政府进行投资,也不能单纯由企业或者家庭、个人进行投资,任何一个投资主体的独立投资都具有明显的弊端。因此,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成为政府行为的内在要求,而各个主体独立投资的弊端对政府行为提出了客观需要。 第五章:国外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借鉴。这是全文研究的他山之石,充分体现了横向比较和借鉴。分别选取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与我国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美国、印度、日本,就其教育投资及其其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三个国家教育投资尤其是其政府行为的特点。 第六章:完善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在前面五章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章提出要明确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的前提,并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战略、增强政府教育投资施行能力、拓宽非财政教育资金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全社会教育投资的调控、优化教育投资环境等方面对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引导行为、施行行为、调控行为、管理行为等提出了建议,更加突出了本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在篇章上的这种安排和写作思路,能够使全文的条理更加清楚、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楚,整篇论文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在本文的研究中,始终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中,按照经济学的规范范示进行分析和论述,在实证分析中从宏观层面(面)和微观典型案例(点)等不同的角度选取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以增强对相关问题的说服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定量分析中,除了采用一般的计算方法外,还运用数量分析的相关方法,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运用EVIEWS、SPSS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处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现实与历史、中国与其他国家、国内的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内的不同级次之间的教育投资相关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研究。 在大量参阅和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弥补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的不足。本文在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用和教育财政学研究“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对“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二是理清了“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和“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的口径范围。阐明了“政府的教育投资行为”是小于“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的。 三是扩展了教育投资的研究范围。本文立足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人力资源流动频繁的现实,将在职培训与正规学历教育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纳入教育投资研究范畴。 四是提出人力资本不但能在其周转循环中实现价值的增值和效用的更大化,而且还能够带动相应的物质资本价值增值的加速,这是一种“能动的”、“主动的”增殖能力。 五是在赞同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绝对短缺观点的同时,通过分析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的效益情况,提出了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着由于效率损失而带来的相对短缺。 由于本文的选题跨越了财政学、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口学、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本文作者的知识面和理论研究能力等均有所欠缺,因此,在对文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方面存在疏漏和肤浅之处。同时,受到数据来源制约,尤其是一些国内外比较方面,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支持,影响到了数据的深度挖掘,在对政府、企业、个人教育投资的适当比例分析方面,也缺乏更深度的定量研究,这些,都是在完成本文之后,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彭红玉;政府激励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令平;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鹏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小兵;教育发展中融资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岳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文平;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荣翠;论政府的教育责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敏;随县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孟祥瑞;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政府努力程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章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晓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晓波;基于投资主体的我国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3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53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