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关于中国教育性别隔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9 11:49

  本文选题:性别 + 教育隔离 ; 参考:《南方人口》2007年01期


【摘要】:文章以平方根指数作为衡量性别教育不平等的工具,得出以下结论:一、1990年至今,中国教育性别隔离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差异依然显著;二、地区教育性别隔离程度从高到低为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就各教育层次来看,教育性别隔离下降主要来自义务教育的贡献,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受教育机会相对更平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教育性别隔离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教育经费并不相关,与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出生性别比有一定关系。
[Abstract]:By using square root index as a tool to measure gender education inequality, this paper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gender segreg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s generally declined since 199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still significant; second, The degree of gender segregation in regional education is from high to low to eastern, western and central. Thirdly, the decline of gender segregation in education comes mainly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women to receiv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more equal.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gender segrega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expenditure per capita, but to the age of education per capita and the sex ratio of birth.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宋月萍,谭琳;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2 郑真真,连鹏灵;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3 魏国英;性别和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性别平等与发展”分论坛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4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6 段宝霞;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性别不公平的原因和对策[J];教育与经济;2004年04期

7 蒋萍,李婷;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均等性分析[J];人口研究;1995年02期

8 庄平;论女性教育的社会回报[J];社会学研究;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曙明;;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杨光飞;;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诠释:限度及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余明江;;市场化的农村反贫困机制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管德华;论人力资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朱玉;;论农村人力资本化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4期

8 姜凌;;分权化决策:21世纪企业决策模式的新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邓丽;;试析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回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杨佑国;谈现代企业核心员工的需要[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单艺斌;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7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8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侯荔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与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芸;中国女性教育的特点及其跨世纪发展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1期

2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3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04年04期

4 谭细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J];教育科学;2001年04期

5 杨国才,文华,钱丽梅;迪庆藏区女性的教育和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年08期

7 刘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J];人口研究;1992年02期

8 史柏年;失学女童救助与家庭现代化[J];人口研究;1995年02期

9 万广华;转型经济中的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发展——非线性模型是否必须?[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4期

10 袁桂林;;试论教育对人口优化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靖;;跨性别文化交际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3 陈晓芬;李婉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袭开国;高晓琴;;性别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1期

5 孙青;;邹议英语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6 许艳婷;吴威;;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劲帆;赵玉闪;董梅;;浅谈性别与女性主义翻译[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8 刘艳;;中国农村性别差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贾蕾;;小学生分享行为发展趋势及特点的实验研究[J];教师;2011年16期

10 刘春志;;西方国家中小学学生计算机态度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人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路平;孔令明;;特质焦虑、性别差异对风险回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童佳瑾;王垒;;性别与创新: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巧明;杨凤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Liebowitz量表因子分性别差异对照[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巧明;杨风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场景因子分的性别差异[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袁加锦;李红;;视觉新异刺激加工的性别差异:ERP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陶晓丽;谢超香;孙晓青;陶维东;;初中学生人格类型对心理旋转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sユ,

本文编号:1950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50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