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语僵化现象教师因素研究
本文选题:过渡语 + 僵化 ; 参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摘要】: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听不懂,讲不出,不能写,是过渡语应用能力僵化的表现。学生过渡语僵化,特别是过渡语整体能力的僵化,与教师因素有直接关系。对此应从教师外语水平、教师反馈、教师移情和教师语言观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因素与过渡语僵化的关系,建议教师接受科学的、合理的语言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对学生目的语输入的质量,并合理地运用反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外语学习情感因素,指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和使用外语的能力。
[Abstract]:Chinese students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many years, but they can't understand, speak and write. The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especially the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overall abi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eachers'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factors and the fossilization of interlanguage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teachers' feedback, teachers' empathy and teachers' language views.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acce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anguage view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arget language input and use feedback rationally.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ffective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guide them to develop good learning strategie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learn and use foreign languages independently.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研究课题(SC1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KYF101505033)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继东,许焕荣;从两个关系因素看过渡语僵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2 刘晓红,郭继东;过渡语僵化现象情感成因[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版);2004年05期
3 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年02期
4 吴丁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僵化研究[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5 Chuck Allanson;周崇明;;从中式英语到地道的英语(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年06期
6 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巧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模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舒雅;孙沛;;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李丽娜;;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激活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4 吉少丽;;浅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元;莫姚;;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英语词汇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王阿菊;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若男;邹金屏;;英语词汇习得中石化现象的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韩玉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张萌;暂时性石化现象及其外语教学对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张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僵化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传芳;;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于对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严莲;;消除英语教学石化现象要做到“四增四减”[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菲;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语法错误反馈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越竹;外语课堂语言错误的纠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秦悦;基于语料库的对高级学习者写作中词汇搭配错误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王玉云;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箭;共和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暴丽颖;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茜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石化探究—一项基于口语语料库的准历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晓辉;语言迁移对藏族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写作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孙常丽;高职学生翻译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骏;基于语境理论的记忆策略训练在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根妹;运用课外学习单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苏明;基于错误分析理论探讨高职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伟伟;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高职学生英语被动结构使用偏误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郡玲;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石化现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2 刘晓红,郭继东;过渡语僵化现象情感成因[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版);2004年05期
3 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年02期
4 吴丁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僵化研究[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5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6 陈亚平;“二年级现象”的心理学解释及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4期
7 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8 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年06期
9 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2002年02期
10 王英鹏;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继东;;过渡语僵化现象教师因素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林悦理;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J];高教探索;1988年02期
3 刘荣华 ,张tb;浅谈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控制的教师因素[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03期
4 乐玉中!新乡,453003;试论教师因素对高校体育效果的影响[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7年03期
5 何伟;论教学过程中要素的构成及其辩证关系[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刘维静;;中介语僵化现象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黄焕福;黄月兰;;学生上机兴趣的粗糙集分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韦瑞凯;;浅析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8期
9 张虹然;;克服词汇僵化现象 提高英文写作水平[J];英语知识;2009年06期
10 付太山;;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对策中的教师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家新;;重建语言之宫——王希杰语言观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吴鸿炜;;新的语言观和修辞观的展示——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吴鸿炜;;新的语言观和修辞观的展示——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侯友兰;;一部全新的修辞学著作——简评王希杰《修辞学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张先亮;;语言性质的再认识——王希杰先生的语言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张秋娥;;一部别具特色的修辞学教材——评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刘艳梅;;《语言观与方法论》课程笔记摘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兴华;申继亮;刘霞;;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及教师对其培养的跨文化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龙;;公安大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初步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刚;语言观与诗学观的革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王威威;中国传统哲学的语言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李茂叶;文学语言研究的特殊性[N];文艺报;2007年
4 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周庆生;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杨正治;废话诗学与中国禅宗的关系[N];铜仁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芮东莉;2007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赵俊胜邋谭丽丽;浅论师德对教育的影响[N];承德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晨;职称缘何“贬值”[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山西临汾市电视台新闻主播 刘艳;关于语言文字立法引发的一些思考[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唐星龄;财务会计语言观[D];厦门大学;2006年
4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5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烨;西方近代自然语言观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丽萍;伽达默尔语言观的多维度探索[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邓宁立;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道歉语僵化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纪山;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静;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僵化现象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菲菲;禅的语言观——整合语言学提供的新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杰;语言观与语文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广兰;论伽达默尔主体间性语言观[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喻岚;从马克思主义视野看理查德·罗蒂认识论[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1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5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