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努力
本文选题:孙中山 + 国民素质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un Yat - sen ' s educational thought from the angle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 and points out that Sun Yat - sen ' s goal of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is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G40-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春晖;孙中山对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柯继铭;20世纪前十年思想史中的“民意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艾新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评析[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良婧;孙中山心性文明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孙拥军;国民性的百年寻探[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新;潘光旦优生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育光;论孙中山的知行学说[J];求是学刊;1980年03期
2 尚明轩;孙中山建立新型军队的努力[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3 丁身尊;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的斗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郑灿辉;季鸿生;;孙中山在上海的革命活动(1918年—1924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段云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举行[J];历史教学;1980年03期
7 张磊;;一本值得一读的传记——《孙中山传》评介[J];学术研究;1980年04期
8 顾启;姜光斗;;关于孙中山先生为秋瑾女侠写的挽联[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2期
9 董鸿扬;论孙中山“生元”说的性质和特征[J];求是学刊;1981年04期
10 罗大成;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影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家有;;共和国的追求——孙中山与毛泽东两位伟人的奋斗[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大年;;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开会辞[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3 章开沅;罗福惠;;建国以来孙中山革命思想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龚书铎;;孙中山文化思想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林家有;;建国以来孙中山民族主义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李时岳;;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的十大问题[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林增平;李育民;;孙中山早期思想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萧致治;;孙中山与黄兴关系研究述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陆培涌;;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关系和简评[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10 费路;李兰琴;;1945年以前德国汉学对孙中山的评价与民主德国(1949—1985年)孙中山研究概况[A];孙中山研究述评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广辉 郑任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释中国史上的“大同”“小康”之说[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许亚洲;抱着明丽之心的画家司徒乔[N];中国档案报;2000年
3 金源;且看台湾当局“十大罪状”[N];中国国防报;2000年
4 丁育民;孙中山为贵池小学堂亲下手令与“大通之役”始末[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江英;恢宏的影视史诗 珍贵的历史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任灏;天下为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卢彦 凌霄;流金岁月100年[N];中国老年报;2000年
8 黄润权;创优成功与否须三看[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朱国梁;2000年电视剧创作特点[N];重庆日报;2000年
10 李宁一;略论近代广东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军;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宇;天下为公[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增光;民国监督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江峰;清末民初人权思想的肇始与嬗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艾尤;在欲望与审美之间[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闻丽;辛亥革命时期的政党观念[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龙;孙中山与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马永恒;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四学;孙中山民生思想新解[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忠良;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安新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徐倩影;孙中山与邓小平文化观之比较[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支舜;毛泽东与孙中山文化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国强;孙中山北伐与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苗蓓;五权分立中的监察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林关征;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52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5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