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交往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本文选题:心理理论 + 同伴交往 ; 参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摘要】:以63名3~4岁幼儿为被试,本研究探讨了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中被试人数的改变创设了几种同伴交往情境,用改编的心理理论任务进行同伴训练,结果表明:各种同伴交往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幼儿间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同伴可能通过提供反例、相互讨论中的反馈、观察学习和模仿、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同伴在场的情感支持等方式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Abstract]:In this study, 63 children aged 3 to 4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eer intera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By changing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mind task, several kinds of peer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are created, and peer training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adapted psychological theory ta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kinds of peer interac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to varying degre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versation content between children, it is found that peer ma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by providing counter examples, feedback in mutual discussions, observation, learning and imitation, cooperation among peers and emotional support of peer presenc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基金】:“杭州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07XSM08)”资助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小满;;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海英;智慧的翘翘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璐;从建构主义视角透视儿童斜坡概念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心理理论视角下4~6岁幼儿同伴间的教的水平及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明霞;2-5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楠;从杠杆原理探究中看学生如何对待证据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尼娜;3—6岁儿童对经济学知识理解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娥;3~6岁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范玲;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刘韬容;科学问题情境下学生协调理论与证据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萍;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及运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剑锋;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万丹;奎因与库恩比较研究[J];开放时代;2003年02期
2 桑标,马丽雳,邓赐平;幼儿心理状态术语的运用与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3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程式知识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J];心理学报;2002年06期
4 鄢超云;从日常概念到朴素理论——维果茨基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及其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鄢超云,郑梅;基于儿童朴素物理理论的半日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鄢超云;师幼互动中的等待问题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2 马婷婷;;儿童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1年01期
3 洪灵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4 马伟娜;洪灵敏;桑标;;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5 马伟娜;洪灵敏;桑标;;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年04期
6 郭苗苗;王春燕;;表演游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8 刘惠军,王晶;同伴接纳、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9 陈友庆;;关注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07期
10 朱翠英;刘文俐;;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名;马娥;;3-6岁回族儿童与汉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在祥;;听障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对康复教师的启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沛;杨玲;康廷虎;;两种类型家庭结构高中女生同伴交往行为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周宗奎;;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蔡春凤;范翠英;周宗奎;邬洁妮;;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金霞;王美芳;;4-6岁儿童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特点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孙晓莉;栾文娣;;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其自由游戏情境中同伴交往行为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晓军;周宗奎;;中美儿童同伴交往与孤独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燕琳;孩子小气有原因[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周青前;心理障碍运动解[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质疑孩子越早学习越好[N];中国妇女报;2003年
4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陈福新;孩子为何小心眼?[N];健康时报;2005年
5 鲁杰;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救助[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吴赛勋;心理缺陷的运动疗法[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郑丽 (作者单位: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N];鞍山日报 ;2007年
8 通讯员 宋钊 记者 陈帆波;校园心理剧成学生“减压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用体育锻炼纠正心理缺陷[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体育锻炼可纠正心理缺陷[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倪伟;儿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川;中小学女生性别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帅;中度智障学生同伴交往、心理理论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翠满;单亲家庭5~6岁幼儿同伴交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霞;聋童心理理论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灵香;4-6岁耳蜗聋儿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阎丽娜;6-8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宏聚;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加平;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5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7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