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本文选题:美国传教士 + 学校教育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摘要】: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代化学校教育的模版,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学校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Abstract]:American missionaries came to China in modern times to actively engage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ir missionary schools imported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system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o China. Their advanced ways of running schools, the new curriculum, and the highly effici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It impacts the decaying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hows the charm of advanced civilization. The church school has actually become the template of Chinese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intellectuals for China. The contribution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fully affirmed.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运武;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浅析[J];史学月刊;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德侠;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近代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卫波;王瑞;;民初孔教运动兴衰的历史考察[J];船山学刊;2006年01期
3 陈清辉;;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4 闫明恕,刘昌玉;对清末进士出身的探讨——以科举制废除后(1905.9.2-1912.2.12)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聂好春;;中国近代教育督导发源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叶瑞昕;变法不变心:清末“新政”得失新透视[J];河北学刊;2002年02期
7 王冬凌;科学教育在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最早发端辨析[J];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8 孙杰;;论“新民”与近代教育——梁启超新民教育思想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9 那世平;明清汉译科学图书与近代中国[J];图书馆学刊;2002年03期
10 王华倬;我国近代学制建立前体育课程发展概况——兼论中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邓城锋;香港学制演变:文化角度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刘毅玮;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君辉;中国教授委员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洪瑞;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历史与现状[D];湘潭大学;2002年
5 李兴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中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余元启;民国时期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秀英;“庚款留美”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善广;努力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蒹论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2 张同善;学校教育应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汤善让;我校恢复教育系 今年开始招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镜庭;拉丁美洲的非正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5 李清悚 ,顾呈璋;师范教育应当受到重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陈育辛;要探索培养人才的奥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金忠明;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唐龙圭 ,沙裕忠;从实用教育到职业教育——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朱鹤年;学生年龄特征与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廉立之 ,王守中;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新教)对近代山东的侵略[J];齐鲁学刊;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赵惠君;;21世纪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秦自强;;建教合作开发照明灯具之探讨[A];海峡两岸第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1998年
3 徐晗星;;中国历史上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4 耿培炳;;碘缺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刍议[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王国力;;建立师生间和谐同情关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7 李光景;;教育和生产携手 知识与能力共进——屯留县东古村“整体教育”模式探索[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8 ;小学校能办大事情——临县寨上村小学科教兴村纪实[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9 朱新义;;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赵洁;梁果林;;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俊凤 记者 朱谦;“教学开放日”家长进课堂[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夏元莉;构筑开放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姜兴元;寒亭一中构筑立体德育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正元;京城家庭教育大变阵[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刘玉;辽宁首届高职毕业生“走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严明贵;新世纪科学该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张学广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告文化与教育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立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保障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关颖 高德胜 李海霞 赵忠心;是馅饼,还是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刘建霞(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潘丽霞;近代体育教育中学校体操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辉梅;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茅锐;我国中小学未成年学生受伤害事故与教育预防的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罗少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张小红;宋代宗室子弟教育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9 侯峰;传播与交融[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34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03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