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道德教育:意蕴与路径
本文选题:主体性 + 主体性道德教育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摘要】:基于现代主体性哲学视域,深入考察和反思当今学校道德教育陷入低迷和失效的症结所在。规约化的行为控制机制、知识化的道德智慧追求、模塑化的道德教育逻辑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的主要病理表征。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意识、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理解和对话的多元价值选择则是其走出困顿、提高实效的根本出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 of modern subjective philosoph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reflects on the crux of the depression and invalid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he regulated behavior control mechanism, the intellectual pursuit of moral wisdom and the moulded logic of moral education are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ack of moral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and shape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enerate and enhance the moral wisdom of the life world, and to choose the multiple values of understanding and dialogu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results.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宏;魏荣;;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的道德教育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毅然,邹放鸣;论交往视域中大学德育理念的更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郭毅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阐释及其意义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6年01期
3 韩迎春,王建新;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理论探讨;2005年04期
4 施碧霞;;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5 王莉;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粟高燕;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7 陈民利;;关于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6年01期
8 宋军;人本道德教育观刍议[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曹瑞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大学生德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高等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德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兴旺;关于中学班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秀玲;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辉;高中生物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学校道德教育中“交往”问题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茂泉;评教师“价值中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艳艳;绽放生命的色彩[D];河南大学;2006年
9 李宏刚;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庄三舵;青少年学生道德自律性素质培养方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王治河;;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非哲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端;毛红芳;;近年来国内课堂类型建构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2 赵迎春;;论学科课程知识的呈现与建构[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3 张彦军;郑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4 周力人;杨玲芳;;论师生身份关系的自我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莹;;浅析教育情境中的学生自由[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4期
6 方跃平;翟文艳;;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解析[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7 杨锋;王健;;复杂性思维与生成性教育目标的建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邰树华;;网络时代下“以学习为核心”的教与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8期
9 段丽;;从TQM的视角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4期
10 周小芝;;基于学生经验构建科学新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水胜;;发现法及其应用[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裴学进;郑攀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成长路径与建构策略[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天宝;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劳凯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N];人民日报;2000年
4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朱宁波;新课程倡导师生“新”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山东省青州一中 杨明阶;“引、动、导、探”与“二、四、六”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郑永柏 本文作者系教育技术学博士、科利华副总裁;第三代校园网推进教育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江苏省通州市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吴铁峰;创新教育基于对知识的合理疏导[N];江苏经济报;2001年
8 赵世超 刘惊铎(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金海航教育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万明钢 教授;建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叶澜;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N];联合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2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新生;批判与建构:学校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先花;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审美精神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先锋;论教师实践知识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兰英;论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互动模式的建构及其实施策略[D];西南大学;2009年
6 高亮;特殊教育教师辅助技术素养内容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伟;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美香;我国教育话语批判与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王君;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世民;夸美纽斯的人性观对当代科学学生观建构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03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