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对常态课例研究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8-07-14 10:31
【摘要】:正有人说,校本培训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福利,课例研究则被成为未来校本培训的最佳方式,它最实在、最有潜力,同时也最难搞。若干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都可以整合到课例研究之中。对教师来说,最有效、最直接的课例,应该是常态课例,即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平常的课堂教学例子。对此,我谈几点粗浅认识。
[Abstract]:It has been said that school-based training is the greatest benefit that schools provide to teachers, while case study is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school-based training in the future. It is the most practical, the most potential, and the most difficult to do at the same time. A number of train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conten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ase study. For a teacher, the most effective and direct lesson example should be a normal class example, that is, a normal classroom teaching example in a natural state. In this regard,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a few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仁斌;从课例研究做起——谈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年09期

2 肖建民;课例研究是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5期

3 邱红松,孙志远,金卫国,杨玉东,黎亮;关于数学活动式教学的思考——“折纸中的图形性质”课例研究[J];人民教育;2004年Z2期

4 邱红松,范文贵,金卫国;学生在活动课中获得了什么?——“平面上的密铺”课例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04年06期

5 肖建民;课例研究是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8期

6 袁定玉;改进课例研究 提高教研效果[J];教学与管理;2004年28期

7 穆晓东;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二次函数的应用”的课例研究[J];数学教学;2004年07期

8 顾惠j;开展课例研究的实践[J];计算机教与学;2004年10期

9 成勤骏;上教版历史《元朝的经济》课例研究[J];计算机教与学;2004年11期

10 徐留军;课改行动,从课例研究开始[J];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红萍;;课例研究:数学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来自日本与美国的启示[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铜川学校 汤绍祖 钱伟菊;电影课·综合课·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将电影引进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山东省青州市青龙小学 曲玉平;网络世界,,有一朵奇葩灿烂开放着[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小雅;10大措施做实校本教研[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深圳市桃源中学校长 李维典;用多维平台撑起教师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周建国;教师培训要“看人下菜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湖南省华容县宋市中学 丁海军;校本教研贵在“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宜都市姚家店中学校长 何方金;以文化建设促进校本管理[N];宜昌日报;2005年

9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平安路小学副校长 尚文宇;课例研究,魅力就在短平快[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教授 余文森;公开课再认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牟杰;课例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之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21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21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