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生活困扰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9 18:02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件及其对生活困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17个方面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9%的大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对生活困扰的影响很大,而47.5%和46.8%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干扰大以及学习负担过重也对生活困扰的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受其相关事件影响程度低年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也可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困扰,并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受其影响的程度明显大于来自城市的学生(37.4%VS21.5%)。与学习有关事件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依次为:学习成绩㧐家庭因素㧐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有关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学习因素㧐人际关系。[结论]大学生生活困扰与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和心理素质教育。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ife and learning ev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life distress. [methods]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The conten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 study lif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mily factor, adaptability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17 aspects related to college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76.9% of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that failure or unsatisfactory results had a great impact on life distress. 47.5% and 4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heavy interference in the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heavy burden of study also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fe distr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 related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ower grade than that in the higher grade, and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could also disturb the lif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from urban areas (37.4 vs 21.5%).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gree of learning-related events are as follows: academic achievement? Family fact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quality: learning fact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Life distr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refore, humanistic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营养研究所 医学营养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系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孟昭洪,鲍勇,沙绍轩;大学生心身疾病休退学十年动态观察[J];中国校医;1997年03期

2 刘健;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2001年04期

3 单怀海,严和骏,樊彬;学生时期精神疾病与生活事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5期

4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5 解亚宁,张育昆,于涛,金雪梅,赵靖平;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欢琼,,陈学彬;采用YG性格量表对医学生性格特征的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1995年04期

2 方百盈;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方百盈;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3期

4 张敏,常震,张磊,高文静;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闻素霞!心理学硕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刘秀芬;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刘秀芬,付云,孙建功,全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李洁,黄庆红,王晓,蒙艳斌,王俊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冯正直,杨国愉,汪涛,田恒轩,温兴福;军医大学七年制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3期

10 石丘玲,孙长生,黄久仪,龙泳,候丽宏;不同年级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永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05年

2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6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毛富强;研究生神经症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8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春光;军队医科大学不同培养类型本科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贵松,李晓驷;一年级医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卫生状况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6期

2 郑延平,杨德森;生活事件、精神紧张与神经症[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年02期

3 赵靖平,沈其杰,郑延平;低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2期

4 季建林,徐俊冕,夏镇夷;83例大学生心理咨询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1期

5 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先;;大学生就诊心理特征及应对措施[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2 齐原;;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现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3 高燕;赵乃迪;苏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J];大众心理学;2009年02期

4 谢彦彦;;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初探[J];才智;2011年17期

5 郭瞻予;;大学生自主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郭中然;;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7 朱博;;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的因素[J];才智;2011年23期

8 张小丽;;大学生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9 罗晴;樊珂;;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苏丽;;大学生挫折心理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岳德;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的价值观引导探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192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92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