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
[Abstract]:Hermeneutics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from Helmers flying in fairy tales to Heidegger and Gadamer completed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is thus proudly positioned as "hermeneutics is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as a philosophy of practice." Hermeneutics reveals the problem of "understanding" in human spiritual activities,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changed its appearance. In the process, it has undergone two revolutionary and creative turns-the ontological turn and the practical philosophical turn. Heidegger really revealed the meaning of understanding in ontology and realized the ontological turn of hermeneutics. Gadamer inherited and carried forward Heidegger's thought and established the unique position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with understanding as the co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understanding by hermeneutics is the participation of huma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guidance of human life practice. Therefore, Gadamer thought that hermeneutics was essentially practical philosophy, thus realizing the second turn of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with its powerful explanatory power and persuasion, has rapidly become a "prominent study", which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all fields of human science, including life, the world, history, tradition, language, art and even education. Hermeneutics adheres to the strict scientific philosophy attitude of phenomenology, pays attention to existence itself, pays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giv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fulcrum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is a complex social and humanistic phenomenon, it is happening, situational, rich and vivid. When we go back to education itself, education is essentially practical and a process of rich meaning realization.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fe world of education and emphasize practical wisdom. We should treat education with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educational meaning. School-based training is a new concept and mode of teacher training.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school-based trai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post-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chool-based training has entered the life world of education and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teachers. It embodi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has a good relevance to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玲;;两种实践哲学之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之比较[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2 孙秀云;;还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何以可能——评汤姆·洛克曼提出的还原马克思哲学的五个条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3 黄浩;;实践哲学的悖论[J];前沿;2011年15期
4 蒋平;;哲学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张志巧;;理解与对话——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6 李清良;;徐复观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与突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吴亚玲;;实践哲学视阈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8 吴书林;;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实践哲学解读[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9 陈鹏;;《实践哲学与霸权——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评介[J];东岳论丛;2011年06期
10 林仕彬;;现象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伽达默尔与形而上学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W.F.豪克;孙晓丽;;从马克思到葛兰西—从葛兰西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潘圣婴;白石平;;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述略[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晏意华;;从实践哲学的双重含义看毛泽东哲学的性质[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李佑新;;毛泽东实践哲学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10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德国汉诺威大学 李文潮;沃尔夫与《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胡传胜;实践哲学家伯林[N];文学报;2002年
3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4 黄颂杰;走向实践哲学[N];文汇报;2004年
5 张汝伦;实践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质[N];文汇报;2004年
6 王南n\;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7 谢安民 作者单位:乐清市委党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构建和谐主体性[N];温州日报;2007年
8 王国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敏学邋王小平;打造国内一流高端学术平台[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户晓辉;哲学的烟斗和怀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3 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王宏宇;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6 王维国;论知识的公共性维度[D];南开大学;2002年
7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煦;超越海商法解释的形式主义和怀疑主义[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夏巍;劳动与交往[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衡;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曹晨;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思想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罗波加;马克思与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梁正梁;实践哲学—从克罗齐哲学的渊源解读葛兰西哲学[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韩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厦门大学;2007年
7 胡嘉彬;实践哲学的典范[D];复旦大学;2011年
8 周秋明;青年马克思“科学实践哲学”生成理路解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9 李彦娟;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概念[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韩小敬;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4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9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