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现象学教育学:颠覆、回复与整合

发布时间:2018-08-26 18:44
【摘要】: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从异域引入的教育理论资源对我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方式的瓦解。然而现象学教育学在进一步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种抉择:是完全颠覆还是向传统教育学回复,或是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其出路在于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主旨:走向生活世界。
[Abstract]: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s a kind of educational theory resources introduc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our country, because it is essentially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edagogy discourse mod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localization, 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must face a choice: is it totally subversive, to return to traditional pedagogy, or to integrate with traditional pedagogy? We think that the way out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with traditional pedagogy, so that it can truly realize its purport: towards the world of lif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之一,项目号为D5JJD880068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徐湘,胡弼成;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3 刘洁;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丁钢;像范梅南那样做叙事研究[J];上海教育;2005年Z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光,陈湘君;“解放想象力”:创造《聊斋》的“美学向度”[J];蒲松龄研究;2001年01期

2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钱雯;;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梁丽;;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赵睿;;浅论短信的艺术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杨柳;;异化与解放——用异化理论解读赛普蒂莫斯的生命轨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曾鹰;乔瑞金;;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一种新的理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刘冠军;;科技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困境与出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现象学教育学的本土化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10期

2 段培君;论五四新文化结构的构成与整合[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张如安;妙心识曲 慧眼撷英──王毅《元散曲艺术论》评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03期

4 黄颂,杨国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于世刚,孙洪梅;创新·探索·整合: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J];益阳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6 李火林,李大兴;试论人的主体性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的整合[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丁力;接受与整合:法国象征派诗与中国新诗[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于世刚,孙洪梅;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创新、探索、整合[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9 徐彬;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吴敏英;高师院校师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内容整合问题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亚君;;关于《中药商品学》与《中药鉴定学》整合的商榷[A];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毕波;;把握网络特点 革新数学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江;;初探四川省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红梅;刘亚;;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迎春;;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曾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9 杨远琼;;立足科学探究 整合教学媒体[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朱桂平;;客户关系管理与分销渠道整合[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柏华;整合也是创新[N];科技日报;2001年

3 对话人物: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凯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左延安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李庆文;无形资产的整合最重要[N];中国汽车报;2002年

4 轶名;伟雄集团整合产业创规模[N];中国质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佳师;对接整合.com[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汤谷良;整合“四流” 提升实力[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刘铁军;王忠法:整合企业走重组之路[N];中国水利报;2001年

8 于伟邋张恰;简评《教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方正;整合的魅力[N];网络世界;2002年

10 杨子;整合:塑窗业别出选择[N];中华建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曹毅;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吴晓;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7 刘军;阶层文化的冲突与整合[D];复旦大学;2008年

8 聂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安定;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韩烨;不同毒力的MDV引起的端粒酶活性变化及MDV特异序列在宿主细胞的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可;XW集团乳业并购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2 谢燕鹏;论预期违约规则与不安抗辩权之立法整合[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晓云;课程价值观与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安媛媛;卫生立法与生态环境理念[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杨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何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郭西;我国审计资源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安素霞;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丁祖保;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探索英语个性化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5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05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