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6 12:58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网络交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络交往动机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太原市5所大学43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在性别、专业、年级、网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网络交往动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的得分高于文科生;三、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一、二年级;在网龄上,网龄在2a以上的学生得分最高。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性别、专业、年级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网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龄在2a以上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网龄少于2a的。结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是网络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acti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s 430 college students from 5 universities in Taiyuan were measured by 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Network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major, grade and network age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P0.05). The scores of 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the scores of scienc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rts students; the scores of grade 3 and grade 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ade 1 and grade 2; on the net age, students with net age above 2a had the highest sco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major and grade variable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ocial support,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twork age. The score of students with network age above 2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with net age less than 2a. Conclusion th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of network social suppor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山西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编号:0509011)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恩格尔,逸菡;对因特网内容的控制[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2 巴索罗默夫,墨菲,陈芳;因特网和美国证券规则的新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7年12期

3 H.贝克,A.普林茨,逸菡;因特网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4 于文兰;因特网与俄罗斯[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5 J.多勒,尹国其;奥地利因特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基础[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论著提要[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7 蒋平;因特网的发展历史与管理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8 顾佩娅;因特网与外语教学(一)[J];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01期

9 顾佩娅;因特网与外语教学(二上)因特网:外语交流的新渠道[J];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02期

10 迈克尔·克兰茨 ,徐新明;丹尼是否真的自杀[J];电脑;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乌家鸿;范强强;朱江;唐竹君;;因特网上创建中国消防网站(china—fire.net)探讨[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乌家鸿;范强强;朱江;唐竹君;;因特网上创建中国消防网站(china-fire.net)探讨[A];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姜林奇;刘晓华;;Internet上的计算机模拟技术[A];第七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秦拴狮;;因特网上的传统情报检索[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张泉;邹媛;张国强;陈在康;;基于因特网暖通CAD软件开发总体环境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传敏;张曙;;基于因特网的手表外壳设计及快速制造[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闫艳;宁汝新;;JINI技术在因特网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郭豹;;触摸屏与因特网调查方法的局限、对策及质量控制[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9 丁毅;曾珊琪;张英莲;;电子商务与电加工[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Jeremy D.Selman;;因特网与相关媒体:支持安全、优质食物开发与生产的科技信息(英文)[A];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青;联想,,欲与中国电子商务一起成长[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未来通信什么样[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吴子新;“订单农业”需完善“订单”[N];安徽日报;2000年

4 记者 伏男;摩托罗拉全球推介企业新形象[N];天津工商报;2000年

5 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技术分会有线电视网发展中心主任 荆治中;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木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驱动世界经济发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陈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网络经济不是泡沫[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网上学习大势所趋[N];北京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孟为;笔记本电脑降价:与WAP手机争份额?[N];北京日报;2000年

10 ;上网成瘾有害健康[N];北京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本富;网络经济的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罗睿;遥感图像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3 姬东耀;因特网上信息安全与小额支付协议的设计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杨兆;纵论国际贸易电子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潘琰;因特网财务报告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徐文贤;因特网矿业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8 贾丹华;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龙承念;高动态异构INTERNET拥塞控制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10 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因特网上版保护问题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尹长青;中文WAP网关的研究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1年

3 刘芳;C/S结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熊辉;基于因特网的证券电子商务研究[D];汕头大学;2001年

5 王伊昌;因特网经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王巍;因特网上版权保护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7 马洪;因特网上的版权保护热点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袁杏桃;因特网上的版权侵权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9 蔡治军;基于因特网IPv6协议的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的应用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伍延基;因特网支持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26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26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