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课堂教学师生双向互动的问题第2页

发布时间:2016-12-22 19:57

  本文关键词: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③小组维度: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低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该成就的学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操作,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得到合理的激发和维持,从而保证了课堂的活力,使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 
  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 
  为了将互动的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实践可采取如下策略。 
1.言语交流策略 
在单向传播课堂中,教师通过明文规定的形式对班级进行显性控制,教师宁愿让全班学生保持沉默,也不让学生组织进行言语交流。在这种课堂情境中,教师充当“演讲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沉默的羔羊”,只能被动地吸收信息。课堂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言语交流不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而且还应在老师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展开。 
2.教师期望策略 
教师期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教师对学生要有乐观的态度,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地鼓励学生。比如,给予更多的视线接触,更多的微笑和友好表示,而对学生抱有悲观态度的教师,在课堂上则较少发出支持性的非言语信息;相反经常批评、指责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对于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对学生的评价和态度(包括赞扬、批评、友好、疏远等)是学生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为其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提供了基本线索。 
3.情绪调节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取策略来诱发、调节学生的情绪,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教师是融知识、情感与耐心的促进者,是认知的辅助者。进行积极的认知活动。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生的艰苦和乐趣。 
4.改进评价策略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预定的、明确的,注重学习结果。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设定好目标,然后通过学科和教材的形式,再根据目标所设计要求,“克隆”到学生身上。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并在学习结束时给学生打个分数,以证明其有多少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直接地造成了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局面。 
近年来,在西方较为流行的“头脑风暴法”对我国的课堂实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即在教学中通过暂缓做出判断和评价,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供许多解答。这一教学方法应遵循的规则是:禁止批评,鼓励畅所欲言;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欢迎进行综合和提出改进意见。 
在教育评价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外在评价,同时也要推崇一种促进性的内部评价方法,即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出自己前后不同的学习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起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评价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课堂的气氛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真正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 
肖锋.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郭德俊等.情绪调节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乔建中.论自我观念及其教育问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李燕平等.激发课堂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TARGET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3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