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师自身认同:构建教育生命的鲜活力量

发布时间:2018-12-25 19:26
【摘要】:教学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传递、生命内涵的领悟和意志行为的规范启动学生的自由天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学功能的这种认识的日益增强及对教师地位的重视,使教师面对并不得不接受了过高的期望;与此同时,教师也受到某些痛切的责备,于是他们有的学着从自我、学生和学科中分离出来求“自我保护”。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教育的爱使其在教学生涯中互相鼓励着奋力前行。为了学生、自己以及教育改革,他们寻求自我认同,只有在与自己、与学生以及学科的共同体中实现自我完整,才不愧教师这一称号所赋予的意义。
[Abstract]:Teaching is an activit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people.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culture, the comprehension of life connotation and the norm of will behavior, the free world of students is initiated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promoted. With the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fun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status, teachers face and have to accept excessive expec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have been bitterly blamed for learning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themselves, students and subjects. But as a special group, their love of education encourages each other to push forward in their teaching careers. For the sake of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hey seek self-identity, and only in the community with themselves, with students and with the subject can they achieve self-integrity, which is worthy of the meaning given by the title of teache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SJB880021)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国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王景芝,赵铭锡,宗健梅,闫书昌;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国强;新世纪中小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效应[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李国强;选择与超越:关于竞争还是合作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5 李广生;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张伶;审视教师职业[J];阴山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汪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德辉;成都市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压力源的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栾海清;转型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龙;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张文喜;马克思的自我认同观与现时代[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刘俐俐;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4 张文军;试论现代化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伍世文,吴昊;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困境[J];惠州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张俊峰;浅论互联网时代传统思维的转变[J];现代计算机;2001年08期

7 唐斌;“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凌逾;生活政治中的女性自我认同——论张爱玲的小说《传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光杰;;重视大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贾国华;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评述[J];江汉论坛;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岛崎隆;;从近代价值观到多元文化共生的历程——从查尔斯·泰勒提出的问题所看到的[A];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C];2004年

2 张九年;曹宁校;杜文东;王庭进;顾恒;张君炎;邵长庚;;男男性接触者中的人格测验[A];江苏省性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前言[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湘平;;全球化时代的个人:自由、危机与责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智颖;张积家;;语言在双语患者心理治疗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雷雳;;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兆福;;做医生与做人[A];玉溪市第十届内科学术年会专题汇编[C];2005年

8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玮;;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心理探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妍;张瑞娟;许芳;;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储如生;关注儿童依恋感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肖鹰;进入历史和真实的可能[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华振鹤;怎样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N];健康报;2000年

4 杨泽文;书写大地之书[N];中国保险报;2001年

5 冬岩;上班族躲开职场忧郁症[N];科学时报;2001年

6 李静;从野火到不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理想生活自由主义的“难言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着眼心理特点 强化教育疏导[N];战士报;2001年

9 刘谦强 ;“德治”与“法治”应并举[N];解放军报;2002年

10 梅雁;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4 韩田鹿;书生的白日梦[D];河北大学;2005年

5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毛琦;追寻、认同与反思[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王金胜;“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10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2 吴绍文;不同自我认同的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与比较[D];青岛大学;2003年

3 张永峰;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朔[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志峰;作为自我认同资源的王小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麦淑华;我是谁?——金斯敦对身份的寻找[D];浙江大学;2004年

6 贺文;暧昧的女性写作——对“70年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王丰;寻找与审视——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自我认同[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美瑛;澳门初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蕾;二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91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91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