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宽恕倾向、愤怒反刍与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图文】:
攻击并非完全由本能引起,而是受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后获得赖于观察学习和强化。班杜拉等人通过一系列特色实验研究证明了观察学行为表现中的重要性。个体通过获得、启动、保持和自我调节四个习得习得,然后再根据攻击对个体是否有价值或是社会规则是否允许来表现攻为对于个体来说是有利的或是被社会支持鼓励的话,个体就会表现出更多如果攻击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利的,个体将不太可能表现这种攻击行为知理论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去解释个体在敌意情景下攻击行为反应的个体差知模型是较新且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目前攻击行为的认知模型理论的代认知加工理论(SIP)、一般攻击模型(GAM)、努力控制模型(EffortfulCo(ICM)四种。社会认知加工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都强调攻击行为是源于而努力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个体具有008 年,Meier 等人综合了前人的模型系统,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综合认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腾飞;张继生;周惠新;;格斗对抗性运动对抑制练习者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J];武术研究;2017年02期
2 赵科;陈春莲;;西南地区大学生攻击行为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胡美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与应对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03期
4 陈方超;攻击行为的对象性[J];文教资料;2005年32期
5 余晓洁;;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5期
6 王磊;杨肖;王磊博;胡家莉;冉秋黎;;青少年消极情绪与攻击行为研究述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25期
7 宋建鹏;刘传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夏莹;戢汉斌;朱长才;戢红英;;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3期
9 翟清艳;;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13期
10 杨素芳;;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保;吕厚超;;留守儿童时间洞察力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2 孙晓娟;赵悦彤;邓小平;张向葵;王磊;李梅;;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3 李文姣;;道德推理对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洪丝语;王昊;李娜;张志莹;许昭;;身体活动对大学生抑制能力与攻击行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C];2018年
5 王玉超;白春明;;暴力攻击行为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6 韩斌;张文新;陈光辉;李春;;家庭教养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儿童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媛;张皓月;李彩娜;;青少年的受虐经历与不同类型攻击行为的纵向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8 章玲玲;;父母控制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9 张小丽;高雪梅;;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0 罗小兰;柴亚星;;内疚在中学生心理特权与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安康职业中专 唐玉梅;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分析与矫正[N];安康日报;2007年
4 陈燕琳;怎样矫正孩子攻击行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班雁萍;半数儿童有攻击倾向[N];健康时报;2004年
6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7 ;天融信: 高效应对四类攻击行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唐安平;被动——攻击行为 心理扭曲的反映[N];健康报;2003年
9 汪智慧;远离愤怒与孤独[N];健康报;2003年
10 艾 非;让孩子远离“战争”[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梅;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遗传易感性、环境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永欣;童年中后期攻击行为发展轨迹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同伴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新学;工读学校学生执行功能及其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王莉;网络多步攻击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爱芳;基于扩展有向图的复合攻击模型及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彩霞;理解与不理解反馈对个体攻击行为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媛媛;愤怒冗思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状态和特质自我控制的不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罗章莲;中学生宽恕倾向、愤怒反刍与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浩;攻击行为智能程度不确定情况下的设施保护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贺长兴;双相情感障碍冲动攻击行为与MAOA、5-HTR1B及儿童期受虐交互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6 高毓珊;四位工读学生攻击行为的沙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朝芳;日常中的暴力暴露与青少年网络欺负[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8 黄志强;山区儿童攻击行为及其矫正[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9 王平;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10 肖娉婷;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6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4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