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学习者满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1:58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及新兴在线学习方式MOOC的出现,为高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各大高校纷纷加入到了MOOC建设中,但公共艺术教育由于其自身课程的特殊性等原因MOOC建设起步较晚,课程数量较少,针对性的研究更少。而学习者是知识的获取者,学习体验是否满意将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为此,探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学习者满意度,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升MOOC学习者满意度,有利于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本研究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MOOC学习者满意度”为目标领域,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参考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了研究理论模型,利用SPSS和AMOS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学习者满意度进行探索与研究,验证了学习者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实际调研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依据研究结果得出:(1)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学习者大部分为本科在校生,专业类别分布均匀,且学习动机多为提升艺术素养、提升审美水平及个人兴趣。同时,大部分学习者对教学形式、学习决策、平台模块、教师综合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整个学习体验效果表示“满意”。(2)对学习者满意度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的因素按其影响强弱程度分别为感知质量、感知形象、感知价值、感知娱乐,而学习者期望不能对学习者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感知质量对学习者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另外,感知交互对学习者满意度没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者满意度对学习者抱怨和继续学习意愿都有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娱乐对继续学习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者抱怨对继续学习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学习者期望对感知价值和学习者满意度都没有显著正向影响。(3)针对模型验证结果,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相应提出了优化学习者对课程总体质量的感知;提升学习者对课程总体形象的感知;增加学习者对课程价值的感知;注重学习者对课程愉悦性的感知;促进学习者期望的提升;解决学习者抱怨,促进继续学习意愿的建议。期望本研究能为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0-4;G434
【图文】:

公共艺术,高校,检索结果


2.1.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MOOC 研究现状(1)文献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进行文献检索,共计有 1124 篇文献,特别2006 年开始有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以倍速增长,国内学者从起初的高校公共艺术的解读到后来有关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必要性,有效性,课程等进行了探讨,近几年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和改革创新,相关研究涉及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审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艺术社团、课程建设等。[51]在中国知网以 高校公共艺术 MOOC 或 公共艺术 MOOC 为主题进行搜索,相关论计 3 篇(2 篇期刊,1 篇硕士论文)。由此可以发现鲜有研究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 MOO结合。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MOOC 建设一些建议。

站长,中国大学,社区,课程


图 3.1 站长之家中国大学 MOOC(慕课)排名截图前 32 位中只有 2 个是 MOOC 类型的网站,分别是慕课网和 Coursera 官网。然而 Courser创立宗旨在于世界顶尖大学的合作,也不提供讨论社区,且由于技术问题,不利于数据取,故不采纳;慕课网是 IT 技能学习平台,虽有问答社区,但是课程内容与本研究不符,不予采纳。(2)平台功能体系完整。中国大学 MOOC(慕课)平台包括视频学习、交互讨论、在线记录学习进度、通知公告、作业提交、考试等功能。目前除测验和作业提交,其他功能均已在移动端实现。课程多为 10-20 分钟,支持下载观看,更利于学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同时,2017 年开始中国大学 MOOC(慕课)平台中的部分课程被引入高校正规教学。如通过南京邮电大学教务系统选修《爱上广告 广告艺术鉴赏》课程,按照学校规定完成、学习,单元测验、课程交流讨论,均得到学校认可。中国大学 MOOC(慕课)平台还打造 学-问 线上知识问答社区,鼓励学员在社区内分享

界面图,中国大学,界面,课程


图 3.2 中国大学 MOOC(慕课)学习界面不同课程在评分标准和教学安排等方面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其中的课件、测验与作考试和讨论区 4 大学习模块。公告模块:包含欢迎语、最新更新的视频内容、课程作业的截止日期以及关于课程的相题。评分标准模块:主要是用告知学生课程评分细则,如《爱上广告 广告艺术鉴赏》课程分标准有三部分构成:①课堂讨论占 40%:要求在课堂交流区中认真回帖或者发帖次数 20 次即可得到满分,②单元测验和作业占 30%:要求必须完成互评才能得到满分,否则是得分的 50%-80%,③期末考核占 30%:要求认真看完整个课程才有可能得到满分。课件模块:主要是是展示课程内容,有些课程会将课程视频一次性公布,学习者可以根身学习习惯有选择性地观看,而有些课程视频会按周次更新。每个课程视频都会有各自题,其内容都是教师精心甄选的,根据实际需要还会穿插一些测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化。课程视频一般还支持快进、暂停、回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昌海;陈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曹琼晓;;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J];国际公关;2019年12期

3 高惠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J];艺术科技;2018年09期

4 戴广东;;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01期

5 张晓;王玉萍;;当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9年01期

6 何芳;;高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9年02期

7 邵萍;;互联网发展与艺术教育应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构建的应然与实然[J];煤炭高等教育;2018年06期

8 翟宇;;加强公共艺术教育 完善中职课程结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3期

9 王文军;;谈对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年06期

10 戴广东;;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亚梅;王海英;;河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杨尚鸿;;如何在普通高校实施基于学科的公共艺术教育[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2011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胡燕;李海锋;王恬;宋菲;赵玲玲;;美感即经验——“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性教学评价[A];素质教育与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7年

4 吴永志;苏友涵;杨世娣;;廊坊“艺路同行”开放日活动吸引5000余名市民参与[A];对接京津——借势京津 协同融合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姜方;以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城市文化能级[N];文汇报;2019年

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许燎源博物馆注重公共艺术教育 让艺术与生活相融[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

3 刘淼;公共艺术教育还需提升[N];人民日报;2016年

4 湖南理工学院 鲁涛;建构具有民族文化品格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5 王杨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亟须“正位”[N];人民日报;2015年

6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 刘英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刘西洁 麻元彬;构建地域特色的西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N];美术报;2015年

7 孙世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规范化[N];吉林日报;2013年

8 张先亮 徐建鹏 王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薇薇;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子还是里子[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李薇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效亟待提高[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琴;“体艺结合”的协同效应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现路径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年

2 宋琴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MOOC学习者满意度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陈阳;剧院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实施路径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9年

4 赵媛媛;社会教育功能指涉[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杨念;剧院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强化对策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8年

6 高晏;陕西部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8年

7 王苏阳;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8 于丽燕;推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9 刘艳茹;云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碧华;接受美学视域下独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8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