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
本文关键词: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课掌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课堂讨论、提问问题、回答问题、课堂辩论等。研究(如Allwright,1980)表明课掌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多局限于课掌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和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流,因此课堂参与就尤其重要。但是,即使教师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趋于保持沉默,学生参与的课堂互动少、甚至没有课堂互动。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所表现出的无声、沉默行为(如,学生不能、不愿主动参与或避免参与课堂互动)被称为学生的课堂沉默。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沉默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口语提高,对师生都存在一定的危害。在当前外语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参与这个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堂沉默应该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形式对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120名学生和6名授课教师。初期调查发现师生一致认为外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课堂沉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教师和学生如何看待学生课堂沉默? 2.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因素有那些? 3.如何处理学生课堂沉默? 教师倾向于将学生课堂沉默描述为“没有反馈、缺乏回应”等,沉默学生倾向于将自己描述为“害羞、内向、沉默少言”。学生的课堂沉默可以分为由于学生先前的学习经历影响而产生的教学沉默,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缺乏而产生的语言沉默,由于学生认知需要(信息处理)而产生的认知沉默,由于恐惧、焦虑、抑制等引起的心理沉默,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文化沉默。 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堂沉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各种因素。调查发现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师生关系、教师期待等;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学生因素主要包括被动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焦虑、英语水平低等;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面子观念、礼貌策略等;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班级规模、教学设备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非单独影响学生课堂沉默。 Saville-Troike(1985)指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沉默的含义必然是含糊的并且可能被误解。”学生课堂沉默的含义也比较含糊,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可能是对教师权力无声的反抗;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的课堂沉默是对教学的否定,认为沉默的学生缺乏准备、注意力不集中、不合作,不聪明等,教师的负面评价使得学生的课堂沉默进一步恶化。因此,改变学生课堂沉默、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教师和学生对此都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由于学生的课堂沉默表现各异,原因各异,教师和学生必须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的含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携手努力、互相配合来改变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教师应该改变对学生课堂沉默的负面理解并努力改善教学,如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学生、丰富课堂活动、维护学生面子等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也应该认识到课堂沉默的危害以及课堂互动的重要,如努力培养自信、降低焦虑、抛弃面子观念、勇于冒险、不怕犯错等来尝试改变自己的课掌沉默行为。 只有充分了解师生对学生课堂沉默的态度和看法,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各种因素,教师和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对策来处理学生的课堂沉默,促使学生参与课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语言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关键词】:外语课堂 互动 沉默 影响因素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9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3
- 1.1 The Justification10-11
- 1.1.1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ng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10
- 1.1.2 Student’s silence in the EFL classroom context10-11
- 1.2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11-12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0
- 2.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Silence in Communication13-16
- 2.1.1 Definition and Nature of Silence13-14
- 2.1.2 Classifications of Silence14-15
- 2.1.3 Functions of Silence15-16
-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Student’s silence in Classroom Context16-19
- 2.2.1 Student’s silence Researches Abroad16-17
- 2.2.2 Researches on Chinese Student’s silence17-19
- 2.3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es19-20
- Chapter Three Current EFL Educational Practice20-28
- 3.1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Ideas20
- 3.2 Current EFL Educational Practice20-23
- 3.2.1 Teaching Methods21-22
- 3.2.2 Approaches to Knowledge22
- 3.2.3 Teachers/Students Relationships22-23
- 3.3 Classifications of Student’s Silence23-27
- 3.3.1 Pedagogical Silence23-24
- 3.3.2 Linguistic Silence24-25
- 3.3.3 Cognitive Silence25
- 3.3.4 Psychological Silence25-26
- 3.3.5 Sociocultural Silence26-27
- 3.4 Summary27-28
- Chapter Four Research Design28-34
- 4.1 Initial investigation28-30
- 4.2 Research Questions30-31
- 4.3 Method31-33
- 4.3.1 Participants31
- 4.3.2 Instruments31
- 4.3.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31-33
- 4.4 Summary33-34
- Chapter Five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silence34-47
- 5.1 Student’s Self-perceptions34-42
- 5.1.1 Student’s Silent Self-image34
- 5.1.2 Student’s Explanations of Their Silence34-42
- 5.2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silence42-45
- 5.2.1 Silent Image of Students42
- 5.2.2 Teacher’s Explanations of Student’s silence42-45
- 5.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Silence45-46
- 5.4 Summary46-47
- Chapter Six Suggestions for Handling Student’s silence47-55
- 6.1 Teacher’s Efforts47-51
- 6.1.1 Participation Requirements48
- 6.1.2 Harmonious Teachers-students Relationship48-49
- 6.1.3 Fair Treatment with Students49
- 6.1.4 Face Protection49-50
- 6.1.5 Diversification of Classroom Activities50
- 6.1.6 Enough Wait-time50
- 6.1.7 Reduction of Students’ Anxiety50-51
- 6.2 Student’s Efforts51-54
- 6.2.1 Awareness Development51-52
- 6.2.2 Self-confidence Development52
- 6.2.3 Reducing Anxiety52-53
- 6.2.4 Risk-taking53
- 6.2.5 Casting off Face Concept53-54
- 6.2.6 Cooperation with Teachers and other Students54
- 6.3 Summary54-55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55-57
- Bibliography57-61
- Appendix61-67
- Acknowledgements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郭坤荣;;大学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王延华;;论意识形态与文化的互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肖杰;刘小星;;外语课堂创新学习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4 王恒;;英语听力课堂教师话语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谭志军;;让我们的表演“动”起来——浅谈表演中的互动[J];华章;2011年18期
6 张建琴;;多媒体外语教学在综合英语课中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董莉;;古代文学史课中的师生互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8 王亚欣;洪泉湖;;台湾佛教文化与旅游互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斌;;论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的关系[J];艺术探索;2011年03期
10 王亚飞;;小组式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王宏;苏丽;;利用外语课堂向大学生渗透社会管理教育可行性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凤亚;邹锡红;;浅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互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邹璇;;CRM系统与客户经理的互动[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沈素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与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定位思考——研究生英语教学阶段应加入听说训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陈怡枢;;直升机设计与制造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章黎;葛锋颖;;论科技期刊如何加强印刷版与网络版的互动[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8 安徽财经大学审计处课题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机制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9 周琼;;学术论文的新闻价值发掘[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际恒;渠道与产品互动[N];网络世界;2002年
2 苏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力量调整与互动[N];人民日报;2002年
3 汤斌;深圳迪科互动数字电视计划启动[N];通信产业报;2000年
4 木斯;让客户在网上互动[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5 通讯员 朱明;沈采二区推行企业管理互动[N];中国石油报;2001年
6 欣文;网站结盟进军“互动影视”[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郑建玲;啤酒:品牌重组中外互动[N];中国质量报;2002年
8 朱根甲(作者为中共珲春市委副书记、珲春市副市长、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三区”互动昂龙头[N];中国民族报;2002年
9 ;品牌是立体的[N];中国质量报;2002年
10 烟然;经济全球化和IT互动[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陈长里;人本、效率、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巩宝平;汉代民间力量与地方政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梅;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德云;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晶萍;叶德辉的思想与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昌灿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治理互动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2 毕长海;论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3 彭雪蓉;合作学习小组互动的话语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许艺军;运用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实证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璐;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互动[D];东南大学;2006年
6 马晓枫;传播的奥运 奥运的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洁;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的互动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万聪;从伪译看翻译与文化的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尹娟娟;合作学习与社会相互依赖原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玲;手机媒体与媒介生态重塑[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