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7:07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虚拟的活动空间及人际交往的场所,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技术特征和虚拟的特性,在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的同时,是否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本文以大学生网络交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进行较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影响”这一研究主题。根据调查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本文对如下三类假设进行了检验。 (1)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成显著性相关。研究发现,网络交往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网络交往消极结果、网络交往消极生理结果等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个别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在网络交往对心理健康的整个影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被试的人口学变量和互联网使用变量等因素影响。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后发现,网络交往对交往主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受以上两个变量影响外,主要是通过交往主体的心理行为实现的;研究得出每天上网时间小于1.5小时心理健康水平低,这个结论不同于以往的成果。 (3)对网络交往的心理健康效应的性质并不是以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判断标准为界线。通过检验这个假设,发现网络交往对一般互联网使用者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关系,网络交往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总分及阳性项目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假设得以验证。 本研究立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选择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题,运用心理量表法进行研究,尽量多采用数据作为研究的论据,这是研究方法上的新意之处。本文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具有心理测量学意义的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对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的科学研究、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B84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的新意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假设
        1.4.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网络交往的基本概念界定和心理健康涵义
    2.1 交往的涵义及概念界定
        2.1.1 交往的涵义
        2.1.2 网络交往的概念界定
    2.2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2.2.1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形式
        2.2.2 网络交往的特点
    2.3 心理健康的涵义
        2.3.1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
        2.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3章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分析
    3.1 影响非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因素
    3.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3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4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总结与讨论
    4.1 总结
    4.2 讨论
        4.2.1 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争论
        4.2.2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有限论
        4.2.3 网络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4.3 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策分析
    4.4 缺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J];桂海论丛;2004年03期

2 郭文斌;;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3 童星,严新明;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陶国富;网络交往的泛化与精神文明的深化[J];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5 王蔚;互联网聊天成瘾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4期

6 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7 唐魁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J];学术交流;2003年04期

8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9 王梁;;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分析——基于南京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288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88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