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蔡元培教育思想探源

发布时间:2017-04-07 20:21

  本文关键词:蔡元培教育思想探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时代,其教育思想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寻找其教育思想的源头,找到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谈到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主要有“五育并举”,“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独立论”,“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女子教育”,“中西教育”等。 通过研究发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时代的产物,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近代文化影响很深,同时,学友对他的教育思想也有很深的影响。近代的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连连失败,不得不使人们在痛苦中反思中国的传统教育,慢慢接受西方的近代教育思想。蔡元培从晚清至民国中期的几十年间,是其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和完善与实践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激烈冲击之时,蔡元培通过学习西方,及时地意识到20世纪是教育和科学兴国的时代,是依靠人的素质进行竞争的时代。他敏锐地洞察到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在于教育和科学,他认识到我国科学智识之落后,绝非国人智慧之后人;且欲救中国于萎靡不振中,惟有力倡科学化。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中,他意识到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崇尚自然。他同时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和美育的思想。而这两种思想也是西方教育所提倡的。 蔡元培对近代教育事业的最大的贡献,当属北京大学。他以北大为舞台,,演出了一出中国教育革命的波澜壮阔的活剧。他不仅改造了北京大学,使其成为焕然一新的中国最高学府,新潮流新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中心,而且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震撼。其大学教育的思想如“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独立;选科制度。”等,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和近代西方的文化教育思想的结晶。同时他的中西教育的思想,美感教育的思想,女子教育的思想,都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通过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渊源的研究,使我们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更了解,更能体会其思想的伟大,其现实意义的重大。
【关键词】:蔡元培 教育思想 渊源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概述11-19
  • (一) 蔡元培的教育人生11-14
  • (二)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4-19
  • 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4-15
  • 2.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思想15-16
  • 3. 教育独立论思想16
  • 4. “发展个性,崇尚自然”的教育思想16-17
  • 5. 女子教育思想17
  • 6. 融合中西文化的教育思想17-19
  • 二、蔡元培教育思想渊源19-44
  • (一) 蔡元培教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19-24
  • 1. 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危机19-20
  • 2.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及其影响20-22
  • 3. 清末民初新教育思潮的激荡22-24
  • (二) 蔡元培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4-27
  • 1. 对旧教育弊端的反思24-25
  • 2.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5-27
  • (三) 西方近代文化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的影响27-32
  • 1.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27-30
  • 2. 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30-32
  • (四) 学友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32-44
  • 1. 严复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33-36
  • 2. 王国维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36-39
  • 3. 胡适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39-44
  • 三、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意义44-54
  • (一) 蔡元培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意义44-48
  • (二)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48-54
  • 主要参考文献54-57
  • 结语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寇婷;;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2 黄文秀;周文俊;;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Z

本文编号:291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1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