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力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社会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03 23:18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指的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张文新,2005),是同伴交往的一种静态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化内容,幼儿期的同伴关系不仅对儿童当前和未来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桑标,2006;张文新,1999;Ronald,Happ,Hughes,&Plomin,2005),而且对儿童未来的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都有深远的影响(Eggum-Wilkens et al.,2014;Greenman,Schneider,&Tomada,2009;Hernández et al.,2016)。因此,对幼儿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关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已有国内外研究更多考察了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前者主要涉及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后者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社会行为(例如亲社会行为和攻击-破坏性行为)和社会认知能力(例如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能力)以及外貌、气质和个性特征一类人际吸引因素。认知能力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幼儿同伴关系可能也有着重...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研究一:认知能力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19务(FindAnimals),该任务适用于测量3-6岁幼儿的持续性注意力。任务使用E-Prime软件进行,具体流程见图3:电脑屏幕上会随机呈现动物类(如:老虎,大象)和非动物类(包括玩具、蔬菜和水果类)两类图片,图片呈现时间为200ms,图片之间以1800ms的“+”注视点分隔,共包括30张动物类图片和120张非动物类图片。当幼儿看到动物类目标刺激时,需要向主试大声报告出“动物”一词或动物的名字,而看到非动物类干扰刺激时不做报告。该任务包括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部分,两者具体流程一致,幼儿需要先进行包括6个刺激(3个动物类目标刺激,非动物类干扰刺激)的练习实验,练习实验正确率达100%才能进入正式实验。正确报告目标刺激一次记为一次正确报告数,若幼儿错将干扰刺激报告出,则记入错误报告次数,如果幼儿连续漏报四个目标刺激,主试提醒幼儿一次:“看到动物要报告”。最终得分=正确报告数-错误报告数-提醒次数,原始满分30分(Breckenridge,Braddick,&Atkinson,2013)。图3找动物任务实验流程图选择性注意力:本研究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划消分测验测量幼儿的选择性注意力。具体操作:儿童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从包含目标图画(衣服类)和干扰图画(除衣服类的其他物品)的众多刺激中找出目标图画,并逐一用笔划掉。首先,由主试用示范题向幼儿示范测验规则,待儿童明白规则后让幼儿尝试例题,主试根据幼儿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最后让幼儿进行正式答题。正式题目共包括两道题,第一题是随机划消(目标刺激随机排列),第二题是有序划消(目标刺激有序排列),每题均有48个目标刺激。每题答题时间限时45秒,超时作答不算。每题原始分数=正确数-错误数,最终的原始总分=两题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分,回答错误、说不知道,或在大约30秒内没有回答,记0分,连续4题得0分终止本测验,原始满分26分,将原始得分转换成标准分即为流体推理的最终得分。图4矩阵推理分测验例题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Memory)指个体对信息进行短暂的保存与操作的系统(Baddeley,2013),本研究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图片记忆分测验施测。具体操作:使用纸质测试题本施测,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3s或5s)观看题目页上的多个图片,待时间到后主试往下翻一页到测试页(测试页包括题目页出现过的目标图片和题目页未出现过的干扰图片),幼儿需要在测试页指出刚才在题目页看到的所有目标图片。目标图片个数在1-7之间,随着难度的增加而增加,幼儿需要指出每一题的所有目标图片才算过关。答对一题记1分,答错记0分,连续4题得0分终止本测验,原始满分35分。将原始得分转换成标准分即为工作记忆的最终得分。5)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命名任务(RapidAutomatizedNaming,RAN)测量儿童对信息的加工速度,该任务由Denckla(1972)和Rudel(1974)设计并发展而来,该任务一般包括图片、字母、颜色和数字命名四种任务范式,被试需要根据视觉输入符号快速检索并输出,以所耗时间为指标,本任务适用于测查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颜色和数字命名范式,参考李虹和舒华(2009)的数字快速命名任务和陶芙蓉(2010)的颜色快速命名任务,数字命名以1、3、4、5、8五个数字重复4次后随机排列(但相邻数字不相同)在一张纸上,颜色命名以红色、黄色、绿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小正方形重复5次后随机排列(但相邻颜色不相同)在一张纸上。在确保幼儿认识材料中所有数字和颜色的情况下要求幼儿快速、准确读出所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同伴关系: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J]. 刘新蕊,邢晓沛,张轶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2]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 卢富荣,刘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3]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父母婚姻关系质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父母养育行为的中介作用[J]. 梁宗保,马林阁,张光珍,邓慧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郭筱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5)
[6]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3(07)
[7]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J]. 刘少英,王芳,朱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6)
[8]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 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4)
[9]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J]. 李虹,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3)
[10]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 李艳菊,姜勇.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8(Z1)
博士论文
[1]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 刘文.辽宁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心理理论的作用[D]. 寇二虎.湖北师范大学 2019
[2]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D]. 王海雷.宁波大学 2018
[3]父母婚姻质量、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拒绝的关系研究[D]. 李复鹏.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快速命名测验在3-6岁汉语儿童中的应用初探[D]. 陶芙蓉.天津师范大学 2010
[5]幼儿园大班儿童自尊与教师评价、同伴接纳的关系[D]. 谢剑炜.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3-6岁儿童愿望、信念情绪理解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D]. 甄炜.山西大学 2005
[7]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 韩春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 张富洪.西南师范大学 2005
[9]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 侯爱民.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55671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研究一:认知能力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19务(FindAnimals),该任务适用于测量3-6岁幼儿的持续性注意力。任务使用E-Prime软件进行,具体流程见图3:电脑屏幕上会随机呈现动物类(如:老虎,大象)和非动物类(包括玩具、蔬菜和水果类)两类图片,图片呈现时间为200ms,图片之间以1800ms的“+”注视点分隔,共包括30张动物类图片和120张非动物类图片。当幼儿看到动物类目标刺激时,需要向主试大声报告出“动物”一词或动物的名字,而看到非动物类干扰刺激时不做报告。该任务包括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部分,两者具体流程一致,幼儿需要先进行包括6个刺激(3个动物类目标刺激,非动物类干扰刺激)的练习实验,练习实验正确率达100%才能进入正式实验。正确报告目标刺激一次记为一次正确报告数,若幼儿错将干扰刺激报告出,则记入错误报告次数,如果幼儿连续漏报四个目标刺激,主试提醒幼儿一次:“看到动物要报告”。最终得分=正确报告数-错误报告数-提醒次数,原始满分30分(Breckenridge,Braddick,&Atkinson,2013)。图3找动物任务实验流程图选择性注意力:本研究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划消分测验测量幼儿的选择性注意力。具体操作:儿童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从包含目标图画(衣服类)和干扰图画(除衣服类的其他物品)的众多刺激中找出目标图画,并逐一用笔划掉。首先,由主试用示范题向幼儿示范测验规则,待儿童明白规则后让幼儿尝试例题,主试根据幼儿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最后让幼儿进行正式答题。正式题目共包括两道题,第一题是随机划消(目标刺激随机排列),第二题是有序划消(目标刺激有序排列),每题均有48个目标刺激。每题答题时间限时45秒,超时作答不算。每题原始分数=正确数-错误数,最终的原始总分=两题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分,回答错误、说不知道,或在大约30秒内没有回答,记0分,连续4题得0分终止本测验,原始满分26分,将原始得分转换成标准分即为流体推理的最终得分。图4矩阵推理分测验例题4)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Memory)指个体对信息进行短暂的保存与操作的系统(Baddeley,2013),本研究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图片记忆分测验施测。具体操作:使用纸质测试题本施测,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3s或5s)观看题目页上的多个图片,待时间到后主试往下翻一页到测试页(测试页包括题目页出现过的目标图片和题目页未出现过的干扰图片),幼儿需要在测试页指出刚才在题目页看到的所有目标图片。目标图片个数在1-7之间,随着难度的增加而增加,幼儿需要指出每一题的所有目标图片才算过关。答对一题记1分,答错记0分,连续4题得0分终止本测验,原始满分35分。将原始得分转换成标准分即为工作记忆的最终得分。5)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命名任务(RapidAutomatizedNaming,RAN)测量儿童对信息的加工速度,该任务由Denckla(1972)和Rudel(1974)设计并发展而来,该任务一般包括图片、字母、颜色和数字命名四种任务范式,被试需要根据视觉输入符号快速检索并输出,以所耗时间为指标,本任务适用于测查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颜色和数字命名范式,参考李虹和舒华(2009)的数字快速命名任务和陶芙蓉(2010)的颜色快速命名任务,数字命名以1、3、4、5、8五个数字重复4次后随机排列(但相邻数字不相同)在一张纸上,颜色命名以红色、黄色、绿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小正方形重复5次后随机排列(但相邻颜色不相同)在一张纸上。在确保幼儿认识材料中所有数字和颜色的情况下要求幼儿快速、准确读出所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同伴关系: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J]. 刘新蕊,邢晓沛,张轶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2]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J]. 卢富荣,刘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8(02)
[3]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父母婚姻关系质量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父母养育行为的中介作用[J]. 梁宗保,马林阁,张光珍,邓慧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影响:心理理论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 郭筱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5)
[6]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 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心理学报. 2013(07)
[7]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J]. 刘少英,王芳,朱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06)
[8]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 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4)
[9]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J]. 李虹,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03)
[10]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 李艳菊,姜勇.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8(Z1)
博士论文
[1]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 刘文.辽宁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心理理论的作用[D]. 寇二虎.湖北师范大学 2019
[2]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D]. 王海雷.宁波大学 2018
[3]父母婚姻质量、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拒绝的关系研究[D]. 李复鹏.陕西师范大学 2017
[4]快速命名测验在3-6岁汉语儿童中的应用初探[D]. 陶芙蓉.天津师范大学 2010
[5]幼儿园大班儿童自尊与教师评价、同伴接纳的关系[D]. 谢剑炜.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3-6岁儿童愿望、信念情绪理解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D]. 甄炜.山西大学 2005
[7]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 韩春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及社会技能训练研究[D]. 张富洪.西南师范大学 2005
[9]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 侯爱民.首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5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5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