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型家校互动的文化困境及其突破
发布时间:2021-01-03 12:40
家校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维度。目前的家校互动研究,多关注正面的典型家校合作或负面的家校冲突。附属型家校互动是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常态。家校合作中的附属性样态主要表现为应召式家长会、任务领受与攀比式点赞的家校群、交易型义工、作为学校立场的家委会。从文化视角探究,可以认为中国国民心态中的教师本位、家庭本位、学校本位三个观念使得家庭与校方各持立场与利益分歧,在权力博弈与利益权衡中造成家庭对校方的附属格局。为了从当前附属型家校互动中走出来,既需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资源(和而不同),也需要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寻找资源(儿童立场)。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 附属型家校互动的本土样态
(一)应召式家长会
(二)家校群:任务领受与攀比式点赞
(三)交易型义工
(四)作为学校立场的家委会
三 附属型家校互动的文化归因:合作维艰的本位意识
(一)师道尊严与教师本位
(二)教育竞争与家庭本位
(三)正当性诉求与学校本位
四 附属型家校互动破局的文化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长委员会的立场迷失与回归[J]. 王佳佳,喻宇轩.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6)
[2]小学家校群中家校关系的异化及矫正[J]. 植华清,卓毅. 教学与管理. 2019(05)
[3]家长委员会不能没有边界[J]. 叶存洪. 江西教育. 2018(28)
[4]试析家校合作中家长集体教育权与学校教育权的冲突[J]. 李润.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5]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J]. 张俊,吴重涵,王梅雾.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2)
[6]家长委员会中家长角色偏差与对策[J]. 李希茜,王佳佳. 教学与管理. 2017(34)
[7]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 教育研究. 2017(11)
[8]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模式及其讨论[J]. 戚务念.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2)
[9]家校冲突与冲突管理的质性研究[J]. 梁亦华. 教育学报. 2015(03)
[10]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硕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忠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54997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 附属型家校互动的本土样态
(一)应召式家长会
(二)家校群:任务领受与攀比式点赞
(三)交易型义工
(四)作为学校立场的家委会
三 附属型家校互动的文化归因:合作维艰的本位意识
(一)师道尊严与教师本位
(二)教育竞争与家庭本位
(三)正当性诉求与学校本位
四 附属型家校互动破局的文化取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长委员会的立场迷失与回归[J]. 王佳佳,喻宇轩.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6)
[2]小学家校群中家校关系的异化及矫正[J]. 植华清,卓毅. 教学与管理. 2019(05)
[3]家长委员会不能没有边界[J]. 叶存洪. 江西教育. 2018(28)
[4]试析家校合作中家长集体教育权与学校教育权的冲突[J]. 李润.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5]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J]. 张俊,吴重涵,王梅雾.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2)
[6]家长委员会中家长角色偏差与对策[J]. 李希茜,王佳佳. 教学与管理. 2017(34)
[7]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 教育研究. 2017(11)
[8]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模式及其讨论[J]. 戚务念.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2)
[9]家校冲突与冲突管理的质性研究[J]. 梁亦华. 教育学报. 2015(03)
[10]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 吴重涵,张俊,王梅雾.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3)
硕士论文
[1]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忠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2954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5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