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01:40
关于“基于实践的教师教育”、“核心实践”、“高能实践”以及“临床实践”等的研究逐步推动了各国教师教育的实践转向。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培养路径在美国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表现出多元共治、资源整合、灵活多样等特点。通过对美国职前教师培养路径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主体单一、疏离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本论文结合杜威、舍恩等教育学家关于实践的相关研究,阐述了促进实践取向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借助科克伦-史密斯关于实践知识的概念框架,分析了美国不同教师教育项目的实践内涵、取向及其制度基础。本论文采用多案例嵌入型的设计,以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替代性教师认证”和“城市教师驻校计划”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实践取向职前培养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各种路径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的前提下,从人才选拔、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供给主体等四个维度对具体案例项目进行分析,提炼出各项目的运行特点,并结合外界评价形成对项目的全面认识。继而运用因素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实践的内涵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了其在培养目标、供给主体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归纳出各项目中实践取向的不同体现,并提...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论文的多案例嵌入型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习的不同理解。如果教育机构仅仅传递“为了实践的知识”,其假设教师的教学只是理论的应用,理论在此处居于高位,显然不是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若教育机构能够借助共同体发展“实践中的知识”和“为了实践的知识”,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则孕育其中。需注意的是,在此类模式中,并不排除“为了实践的知识”,但是更为强调三类知识的良性互动,互相启发。故本研究以科克伦-史密斯的三种知识类型为参考框架(如图2-1),来判断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是否得以体现,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此外,科克伦-史密斯还强调教师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事实上,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改变既受到当时教育政策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结构的更新。故本研究既关注影响教师教育变革的外部因素,也关注课程供给主体发生改变时,教师教育机构本身的结构有无发生变化。二、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社会需求(一)教师质量问题引发社会不满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众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质量作为与学生学业表现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成为众矢之的。自1983年颁布《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来,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就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其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反映教师教育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而传统图2-1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若候选人参与为期一年的实习路径,便可以获得与全职教师同等的薪酬和福利。同时,项目会为候选人分配实践导师(FieldSupervisor)和校园导师为其提供支持,指导其解决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导师会定期听课,为候选人提供建议,帮助其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能力。为期一年的实习中,候选人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作为在录教师完成两学期的教学,完成50小时的选修课程和内容考试准备以及72小时的实地经验课程,获得实践导师至少5次课堂观察,完成并通过PPR准备和审查,通过PPR考试。临近实习结束,学校校长和实践导师会根据候选人的表现,为其提供认证推荐,这也是获得完全认证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实习路径不同,为期14周的临床教学路径是全职无薪的。若想要选择该路径,候选人除内容测试外,还需通过StarHaberman考试评估教学理念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需通过与临床教学协调员的面试来决定是否适合该路径。通过选拔后,项目将与候选人心仪的学区沟通,帮其安置临床岗位。但在发送安置请求前,候选人需完成3个训练模块。安置无法保证,但一旦安置成功,则实习路径就不再适用于该候选人。安置成功后,候选人将在合作教师的课堂上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逐步实现专业成长,通过观察课堂、协助教学,逐步过渡到独立教学。在其临床教学的过程,将获得实践导师、合作教师以及临床教学协调员的持续支持。图3-1“德克萨斯明日教师”项目运行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衡教师质量与数量?来自新自由主义的处方——以“德克萨斯明日教师”项目为例[J]. 沈伟,康姗.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2]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汪贤泽.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4)
[3]审视与应对: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生态构建[J]. 唐淑红.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1)
[4]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中的本土文化学习及其启示[J]. 韩雪军.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1)
[5]培养21世纪教师的替代性路径——基于美、英、中“为所有人而教”项目的思考[J]. 沈伟,康姗.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2)
[6]美国“TFA”影响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挑战——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 毕进杰,彭虹斌,周继香.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8(12)
[7]GUS共同体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驻校培养模式建构——基于美国经验的思考[J]. 索磊.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2)
[8]教师资格证“国考”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制度完善[J]. 蹇世琼,冉隆锋. 教育科学. 2017(05)
[9]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J]. 朱有明. 教学与管理. 2017(18)
[10]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误识及其超越[J]. 张霞.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1)
硕士论文
[1]美国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发展研究[D]. 任培培.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反思型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 张蕾.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589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论文的多案例嵌入型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习的不同理解。如果教育机构仅仅传递“为了实践的知识”,其假设教师的教学只是理论的应用,理论在此处居于高位,显然不是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若教育机构能够借助共同体发展“实践中的知识”和“为了实践的知识”,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则孕育其中。需注意的是,在此类模式中,并不排除“为了实践的知识”,但是更为强调三类知识的良性互动,互相启发。故本研究以科克伦-史密斯的三种知识类型为参考框架(如图2-1),来判断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是否得以体现,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此外,科克伦-史密斯还强调教师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事实上,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改变既受到当时教育政策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结构的更新。故本研究既关注影响教师教育变革的外部因素,也关注课程供给主体发生改变时,教师教育机构本身的结构有无发生变化。二、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社会需求(一)教师质量问题引发社会不满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众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质量作为与学生学业表现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成为众矢之的。自1983年颁布《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以来,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就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其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反映教师教育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而传统图2-1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若候选人参与为期一年的实习路径,便可以获得与全职教师同等的薪酬和福利。同时,项目会为候选人分配实践导师(FieldSupervisor)和校园导师为其提供支持,指导其解决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导师会定期听课,为候选人提供建议,帮助其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能力。为期一年的实习中,候选人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作为在录教师完成两学期的教学,完成50小时的选修课程和内容考试准备以及72小时的实地经验课程,获得实践导师至少5次课堂观察,完成并通过PPR准备和审查,通过PPR考试。临近实习结束,学校校长和实践导师会根据候选人的表现,为其提供认证推荐,这也是获得完全认证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实习路径不同,为期14周的临床教学路径是全职无薪的。若想要选择该路径,候选人除内容测试外,还需通过StarHaberman考试评估教学理念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需通过与临床教学协调员的面试来决定是否适合该路径。通过选拔后,项目将与候选人心仪的学区沟通,帮其安置临床岗位。但在发送安置请求前,候选人需完成3个训练模块。安置无法保证,但一旦安置成功,则实习路径就不再适用于该候选人。安置成功后,候选人将在合作教师的课堂上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逐步实现专业成长,通过观察课堂、协助教学,逐步过渡到独立教学。在其临床教学的过程,将获得实践导师、合作教师以及临床教学协调员的持续支持。图3-1“德克萨斯明日教师”项目运行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衡教师质量与数量?来自新自由主义的处方——以“德克萨斯明日教师”项目为例[J]. 沈伟,康姗.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2]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汪贤泽. 全球教育展望. 2019(04)
[3]审视与应对: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生态构建[J]. 唐淑红.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1)
[4]美国城市教师驻校模式中的本土文化学习及其启示[J]. 韩雪军.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1)
[5]培养21世纪教师的替代性路径——基于美、英、中“为所有人而教”项目的思考[J]. 沈伟,康姗.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2)
[6]美国“TFA”影响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挑战——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 毕进杰,彭虹斌,周继香.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8(12)
[7]GUS共同体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驻校培养模式建构——基于美国经验的思考[J]. 索磊. 教育发展研究. 2017(22)
[8]教师资格证“国考”实践中的现实矛盾与制度完善[J]. 蹇世琼,冉隆锋. 教育科学. 2017(05)
[9]以供给侧改革引领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J]. 朱有明. 教学与管理. 2017(18)
[10]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误识及其超越[J]. 张霞.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1)
硕士论文
[1]美国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发展研究[D]. 任培培.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美国南印第安纳大学反思型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 张蕾.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55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5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