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1-03-09 01:59
社交网站使用是初中生的一种普遍现象,鉴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研究将社交焦虑这一变量引入到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中,探讨假想观众能否通过社交焦虑从而对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产生影响,研究影响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风险性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假想观众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为测量工具,选取初一至初三共6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1.0和Process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处理分析方法。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的假想观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假想观众差异显著,从初一到初三,假想观众水平逐渐升高;在家庭情况上假想观众的差异显著,单亲家庭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2)初中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同时女生在害怕否定评价、陌生情景社会回避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在一般情景社会回避维度上则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初中生的社交焦虑及其各维度无显著差异;在家庭情况上差异显著,在害怕否定评价、陌生情景社会回避及一般情景社会回避维度上,单亲家庭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假想观众及其研究
2.1.1 假想观众的概念
2.1.2 假想观众的测量
2.1.3 假想观众的相关研究
2.2 社交焦虑及其研究
2.2.1 社交焦虑的概念
2.2.2 社交焦虑的测量
2.2.3 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2.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及其研究
2.3.1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概念
2.3.2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测量
2.3.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研究
2.4 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2.4.1 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2.4.2 假想观众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2.4.3 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3 问题提出
4 研究内容与设计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意义
4.2.1 理论意义
4.2.2 实践意义
4.3 研究目的
4.4 研究假设
5 研究方法与过程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2.1 假想观众量表
5.2.2 社交焦虑量表
5.2.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
5.3 研究程序
5.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6 结果与分析
5.6.1 初中生假想观众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3 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4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分析
5.6.5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6 综合讨论
6.1 初中生假想观众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3 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4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分析
6.4.1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分析
6.4.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7 教育对策
7.1 采取措施调整初中生对自我的不正确认知
7.2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预防和改善社交焦虑
7.3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站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72051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假想观众及其研究
2.1.1 假想观众的概念
2.1.2 假想观众的测量
2.1.3 假想观众的相关研究
2.2 社交焦虑及其研究
2.2.1 社交焦虑的概念
2.2.2 社交焦虑的测量
2.2.3 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2.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及其研究
2.3.1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概念
2.3.2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测量
2.3.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研究
2.4 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2.4.1 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2.4.2 假想观众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2.4.3 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研究
3 问题提出
4 研究内容与设计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意义
4.2.1 理论意义
4.2.2 实践意义
4.3 研究目的
4.4 研究假设
5 研究方法与过程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2.1 假想观众量表
5.2.2 社交焦虑量表
5.2.3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
5.3 研究程序
5.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6 结果与分析
5.6.1 初中生假想观众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3 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6.4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分析
5.6.5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6 综合讨论
6.1 初中生假想观众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3 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6.4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关系分析
6.4.1 初中生假想观众、社交焦虑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相关分析
6.4.2 初中生社交焦虑在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7 教育对策
7.1 采取措施调整初中生对自我的不正确认知
7.2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预防和改善社交焦虑
7.3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站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72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7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