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研究以济南市550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个人自我评价量表(PE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查被试的家庭环境状况、自我评价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研究结果如下: (1)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学科和独生子女差异:女生的矛盾性显著高于男生;农村高职生的成功性显著高于城市高职生,城市高职生的控制性显著高于农村高职生;理科生的矛盾性显著高于文科生,文科生的知识性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的知识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2)高职大学生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城乡和独生子女差异,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和学科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 (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大一和大二)和独生子女差异,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学科差异:女生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均显著高于男生;农村高职生的人际敏感症状显著高于城市高职生;理科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因子均显著高于文科生。 (4)高职大学生自我评价与SCL-90九个因子之间均显著负相关,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与SCL-90九个因子之间均显著负相关,独立性与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之间显著负相关,成功性与躯体化、抑郁、焦虑之间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九个因子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控制性与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之间显著正相关。 (5)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和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控制性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总水平,亲密度、组织性及自我评价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总水平。 (6)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不仅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还可通过自我评价间接影响心理健康:亲密度、控制性和组织性及自我评价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亲密度、知识性、情感表达和矛盾性又可通过自我评价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家庭环境 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9
- 1 心理健康10-15
- 1.1 心理健康的含义10-11
-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11-13
-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13-14
- 1.4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4-15
- 2 家庭环境15-26
- 2.1 家庭环境的含义15-16
- 2.2 家庭环境理论16-22
- 2.3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2-26
- 3 自我评价26-29
- 3.1 自我评价的含义26
- 3.2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26-27
- 3.3 自我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7-29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29-31
- 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29
- 2 研究目的29
- 3 研究假设29-30
- 4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0-31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31-45
- 1 研究目的31
- 2 研究方法31-32
- 2.1 被试31-32
- 2.2 研究工具32
- 3 结果与分析32-45
- 3.1 高职生家庭环境状况32-36
- 3.2 高职生自我评价特点36-37
- 3.3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37-41
- 3.4 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41-42
- 3.5 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的预测分析42-45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45-49
- 1 高职生家庭环境状况45-46
- 2 高职生自我评价特点46
- 3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46-48
- 4 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8-49
-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49-53
- 1 主要结论49-50
- 2 教育建议50-52
- 3 研究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59-60
- 后记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高职大学生成就动机调查的性别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徐秀梅;刘磊;彭志珍;孙祥义;付林;孙录;;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3期
3 张斌;;成为智者[J];人生十六七;2007年04期
4 谢云秀;;浅论合唱选修课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燕子;;吴小莉De学生时代[J];人生十六七;2007年12期
6 陈思进;;是我们自己远离幸福[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5期
7 蔡静;;金庸小说与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卢志高;;高职大学生党员现状调查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9 贝贝;;一个哈佛女生的“扶贫”之旅[J];涉世之初;2002年11期
10 张宁;;受虐者:狄希陈形象的心理学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改平;曾果;刘婧;冯敏;郭宏霞;;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A];“全国老年营养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会议录[C];2008年
2 张伟;;《初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对学业影响的研究和对策》课题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王俊;;家庭环境对脑性瘫痪儿童综合能力和智力的影响[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金良;;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炳林;;家庭环境对潜能生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谭明海;;创新家庭育人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7 陈健芷;沈悦;;3—5岁儿童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明;程绍珍;;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乔晓红;俞建;高鸿云;;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调查[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郭田友;郭兰婷;杨闯;;ADHD的适应行为与其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谢焱 郑秋艳;高职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维权问题探讨[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甘谷县第二幼儿园 魏文彩;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N];甘肃日报;2010年
3 黄冈市实验小学 黄元华;创和谐家庭环境 让孩子健康成长[N];黄冈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培泉;200个家庭环境将接受改造[N];自贡日报;2011年
5 李学书 何静 牛丽丽 潘劲;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 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姜朝霞;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湘雅医院肿瘤科教授 刘少华;防癌要优化家庭环境[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李文军;给孩子一个清爽的家庭环境[N];山西日报;2003年
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 蒋竞雄;晚餐前就规划睡觉时间[N];健康时报;2009年
10 记者 杨金志;沪九成受访者认为家庭环境关乎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廖苏苏;婴幼儿精神发育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何守森;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编制及其信度效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家庭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谢莹;家庭环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景科;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纪藕香;成都市职业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力;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环境相关因素及其内部分歧的配对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林美春;高中生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银娟;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玲玲;4-6岁幼儿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俊伟;青年男性暴力罪犯人格及家庭危险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1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