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女子教育的独立设置,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尤其是1912年至1937年,女子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山东女子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山东近代教育就是从教会女学开始起步的。1861年,美国传教士在登州创办了第一所教会女学,实际为山东近代教育之始。由此,开山东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先河。随后,教会女学在全省迅速发展。山东民众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经过几千年封建束缚的山东妇女走出家门,接受教育,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 两千多年来,中国女性自我认同的标准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一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念使她们一直无缘学校教育,作为儒家思想发祥地的山东地区,妇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为深重。以教会女子教育为先导,国人对女子接受教育逐渐认可。晚清国人兴办的女子学校鳞次出现,从而为民国时期女子教育规范有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民国初期,政府《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地方政府的重视,使得山东女子教育获得初步发展,女子初等教育、女子师范教育、女子职业教育都相继展开,结构完善且运行较为协调。尤其是女子初等教育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小学男女同校教育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观念意识,有利于女子教育的进一步推广。 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运动期间,女校学生英勇的站了出来,抛弃顾虑,走出校门,走上街头,同男同学并肩作战。关注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使命感加速了中国女性尤其是山东女性的解放步伐。五四运动在山东蓬勃发展,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可见女学生的影子。民众意识受到革命理念的涤荡,逐渐开放。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意识逐渐推广。五四运动后,山东女子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初等教育持续向前发展,女子普通中学的设立为历史性的突破。已有很多女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但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普遍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留美人士何思源接受中央委任,担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达14年之久。期间,女子教育政策的连续推行使得山东女子教育持续向前发展。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女生的入学比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众对男女教育平权的认可度的进一步提高,政府持续推行男女兼收的政策使得女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政府义务教育政策的提倡进一步使男女同校成为可能。除独立设置的女校外,普通中学也大力推广男女同校教育,这一政策也扩大到一些师范学校以及职业教育学校。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山东女子教育发展迅速,但总体状况并不乐观,距离真正的男女教育平权仍有很大的差距:男女合校的速度进程缓慢,与同期的男校相比,差距很大;女学多集中为初小教育,高小以上层次的女子学校设置偏少。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宗法礼教的束缚;二、多数女子学校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三、师资短缺;四、女子就业范围窄等。这一系列因素的交互作用制约了山东女子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传统习惯势力的阻挠,纲常礼教的束缚,使山东女子教育前进的步伐显得异常沉重。 通过对民国时期1912至1937年山东女子教育的考查,我们看到了中国女子教育彳亍前行的缩影。在女子教育的启蒙阶段,教育有志之士对于女子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这种探索精神和为普及女子教育所做出的努力,成为我们今天教育的真实范例。建国后,女子教育最终走向与男子教育的合流,与这一时期对女子教育的探索是分不开的。回顾和了解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也为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历史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民国时期 山东 女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导论13-18
- (一) 研究价值与意义13
- (二) 学术史综述13-14
- (三)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14-15
- 1、创新点14-15
- 2、难点与不足15
- (四) 相关概念界定15-18
- 1、时间界限15
- 2、内容界限15-17
- 3、地域界限17-18
- 一、清末山东女子教育的启动18-23
- (一) 1907年之前的山东女学18-19
- (二) 1907年之后的山东女学19-23
- 1、女子初等教育20
- 2、女子中等师范教育20-23
- 二、民初山东女子教育的初步发展23-33
- (一) 女子初等教育23-28
- 1、男女合校23-26
- 2、独立设置的女子小学校26
- 3、中等学校附属女子小学校26-28
- (二) 女子中等师范教育28-29
- (三) 女子中等职业教育29-33
-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山东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33-40
- (一) 五四运动:山东妇女解放意识的觉醒33-35
-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山东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概况35-40
-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的持续发展40-49
- (一) 女子初等教育40-41
- (二) 女子中等教育41-49
- 1、女子普通中学教育42-46
- 2、女子中等师范教育46-47
- 3、女子中等职业教育47-49
- 五、对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的总体评价49-56
- (一) 起步较早,发展缓慢49-51
- (二) 制约山东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51-56
- 1、宗法礼教的束缚51-52
- 2、多数女子学校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52-54
- 3、师资短缺54
- 4、女子就业范围狭窄54-56
- 结语56-58
- 主要参考文献58-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65-6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的学校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民国时期的部分大学校长[J];民国春秋;1998年04期
3 谢新农;民国时期的成都盲哑学校[J];文史杂志;2004年02期
4 房列曙;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杨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典藏民国时期留学生资料简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清华;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朱汉国;彭贵珍;李小尉;李自典;李在全;张在兴;陈雁;郭云;;论题: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层间流动[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3期
8 张均兵;;试论民国时期中国大学校训[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余晓峰;;论民国时期(1913~1934年)四川的公路建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巍;;胡氏家族与民国时期的徽墨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真诚守护每一位师生的安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白向忠邋本报记者 王建梁;一路追着环保走[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德辉 通讯员 王静 实习生 王远;在产学研的广阔海洋纵横驰骋[N];联合日报;2006年
5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宋全政邋通讯员 周大白 张果红;学生登台讲课 师生田间调研[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8 王东;桃李满天下[N];科技日报;2007年
9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10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2 崔霞;齐鲁大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28—1937)[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瑞清;民国时期青岛旅寓文化研究(1911-1937)[D];山东大学;2008年
4 滕树立;民国时期贵州方志纂修述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程伟渊;民国时期会道门政治角色的演变[D];山东大学;2008年
6 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斌;论“五五宪草”时期的宪法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振智;山东历史上的土匪成因与治理[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1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