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流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7-22 03:41
  心理压力是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心理表现形式之一,当今社会加速变迁、生活节奏加快,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并且普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中,心理压力是指个体意识到内外环境的要求超越其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同时,由于个体对不了解心理压力的成因和机制所导致处理心理压力的方法往往不够理性,因而容易陷入不安的状态。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测量结果可以反映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作为有效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变量—心理压力和心流则更应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心流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中,探讨它在这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中文版沉浸体验量表》(Flow State Scale,F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三个量表以266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流和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分析心流是否在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流的中介作用


心理应激系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平面示意图

模型图,区间,模型,技能


第1章研究综述11于我们理解和学习心流的内涵,并且在应用上有很高的实践意义。1.2.2心流的理论依据1.2.2.1三区间模型1975年,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这一理论,他预测,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技能高于困难,他们就会感到无聊;而当技能低于困难时,则会产生焦虑。只有在技能与挑战之间取得平衡时,才会产生心流,与此同时,个体将尽一切努力发展自我技能,达到挑战的程度。无论挑战和技能是低还是高,只要相互吻合,人们就会体验到心流带来的愉悦感[38]。1.2.2.2四区间模型米兰大学研究小组使用经验抽样法对米兰的青年人进行了抽样分析。一项以三区间为基础的深入研究表明,心流并非总是在技能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Massimini和Carli开发了一个四区间模型。根据技能水平和挑战难度将其分为四个区间,交叉点的座标是个人技能和挑战的平均水平,高挑战和低技能造成焦虑;低挑战和低技能造成冷漠;低挑战和高技能造成疲劳、厌倦;高挑战和高技能,则最容易产生心流(详见图1-5)[39]。图1-5心流的四区间模型1.2.2.3八区间模型Massinini和Carli在提出了四区间模型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挑战”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调查数据提出了八区间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挑战和技能的标准值,将整个平面分为八个区域。如图1-6[40]。

模型图,区间,模型,心理健康


第1章研究综述12图1-6心流的八区间模型1.2.3心流的相关研究心流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心流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心流与运动、艺术创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用户体验等项目的结合,甚至依赖性成瘾研究等。研究者已经在很多领域发现了心流。例如,户外娱乐活动、冒险娱乐、体育表演等[41-43]。CSikszentmihalyi所做的一项为期四年的心流研究发现,那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产生心流相关感受较多的个体焦虑感体验也会较低。据此他认为,持续产生的心流不仅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活动的内在兴趣,也会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44]。日本学者朝川调查了日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发现大学生在心流中的心理健康指数较高[45]。日本学者石村和平尾的研究也发现,个体在心流中报告的积极情绪较多,心流的频率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提出心流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6]。艺术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产物,通过美学体验和个人情感产生联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影响。CSikszentmihalyi指出,艺术创作可以使个人参与“流动”的过程,其中包括挑战或拓展现有技能的机会、明确的目标以及对进展的反馈[47]。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在体验;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人们通过重新创造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使人们能够尊重自己的感情,从而解放和缓解内部问题。国内学者李云飞认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产生心流的频率较高,并且心流与工匠精神是存在耦合关系的,前者可以促进后者的开发[48]。吴思思比较了舞蹈专业大学生和运动员的心流状态发现,在运动员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流体验和工匠精神的逻辑关系与介入路径[J]. 李云飞.  职业教育研究. 2019(11)
[2]关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民办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探讨[J]. 高艳丽.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9)
[3]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J]. 张镭,钱海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02)
[4]论艺术疗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 王丽彬.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4)
[5]2015-201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刘小玲.  济宁学院学报. 2019(02)
[6]移动互联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社会焦虑及其缓解对策[J]. 林高财,武亚珍,孙君芳.  艺术教育. 2018(04)
[7]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马鸣.  继续教育研究. 2017(10)
[8]探索音乐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运用[J]. 郭思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6)
[9]艺术类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 谭利佳,刘云龙.  教育现代化. 2017(18)
[10]艺术类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应对方式调研[J]. 王蔚虹.  艺术教育. 2015(08)

硕士论文
[1]中国古典舞学生心流状态研究[D]. 吴思思.北京舞蹈学院 2019
[2]心流的力量[D]. 许晓玉.湖北美术学院 2018
[3]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的研究[D]. 郭双.辽宁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6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96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