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瑜伽练习对大学生缓解压力知觉与状态焦虑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0:31
  瑜伽作为一种日常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许多研究表明,瑜伽不仅能提高人的肌肉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及韧性、心肺的功能、身体的平衡能力,还对许多心理方面的如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有明显的辅助作用(方红珍,朱静波,2014)。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一般大学生与高焦虑特质大学生在遇到急性应激压力后,通过练习瑜伽是否能够缓解状态焦虑、降低压力知觉,同时考察练习瑜伽后正、负性情绪是否会发生变化,从而检验瑜伽在减轻急性应激引起的压力知觉,缓解状态焦虑等方面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实验一招募60名普通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所有被试完成德国心理学家Kirschbaum等人设计开发的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后,均产生焦虑情绪与压力知觉。实验组被试在教练带领下练习瑜伽45分钟,对照组被试没有进行干预,在实验室中做自己的事情。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45分钟后的压力知觉、状态焦虑水平、正性负性情绪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实验二用特质焦虑问卷筛选出得分高于45分的高特质焦虑大学生6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流程同实验一。...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瑜伽练习对大学生缓解压力知觉与状态焦虑的实验研究


压力知觉简单效应图

知觉,压力,效应,瑜伽


第4章实验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4表4两组被试瑜伽处理后各项情绪水平瑜伽组对照组MSDMSD压力知觉4.33±.613.74±.89状态焦虑33.87±5.5841.45±10.66正性情绪27.83±6.7726.26±9.31负性情绪16.27±5.3219.42±7.33(3)组间压力知觉差异以练习瑜伽与否为自变量,应激压力(压力知觉)为因变量,演讲信息自评与抑郁水平为协变量,对两组被试瑜伽前后压力知觉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1,56)=9.33,p<.01,偏η2=.14,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10,p=.76。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显著,F(1,56)=9.06,p<.01,偏η2=.1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被试处理前的压力知觉没有显著差异,F(1,56)=.19,p=.17。处理后,两组被试压力知觉差异显著,F(1,56)=4.63,p<.05。图3压力知觉简单效应图(4)组间状态焦虑水平差异以练习瑜伽与否为自变量,状态焦虑为因变量,演讲信心自评与抑郁水平为协变量,对两组被试瑜伽前后的状态焦虑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状态焦虑,效应,瑜伽,主效应


第4章实验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5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29,p=.59,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57,p=.45。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显著,F(1,56)=8.78,p<.01,偏η2=.1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被试处理前的状态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1,56)=.69,p=.41。但处理后,两组被试状态焦虑水平差异显著,F(1,56)=5.40,p<.05。图3状态焦虑水平简单效应图(5)组间正性情绪水平差异以练习瑜伽与否为自变量,正性情绪水平为因变量,演讲信心自评与抑郁水平为协变量,对两组被试瑜伽前后的正性情绪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68,p=.42,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01,p=.94。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1,56)=.69,p=.41。(6)组间负性情绪水平差异以练习瑜伽与否为自变量,负性情绪水平为因变量,演讲信心自评与抑郁水平为协变量,对两组被试瑜伽前后的负性情绪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01,p=.91,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56)=.54,p=.47。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显著,F(1,56)=5.33,p<.05,偏η2=.09。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被试处理前的负性情绪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1,56)=.18,p=.67。处理后,两组被试负性情绪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1,56)=2.71,p=.11。


本文编号:3296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296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