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 ——以心理控制源为中介
发布时间:2021-10-09 04:29
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过程中,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往往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并融入社会当中,娴熟的社会交往技巧帮助人们积攒到丰富的社交经验以及必备的人脉网络。对于正处在人生重要节点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当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也是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和融入成人社会的基础支撑力量。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社交焦虑情绪,无疑是大学生顺利高效完成自身大学四年生涯的一大障碍。而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正是造成大学生社交焦虑重要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因此,本文从父母教养方式视角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实证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心理控制源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提出了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建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成熟量表发放回收样本数据,做进一步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假设,并达到本文最终研究目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大量阅读与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文献,结合与相关学生的情景访谈,构建理论关系模型。其次,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样本数据,分析验证不同因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并从其中分离出...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1.2.2 关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1.2.3 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父母教养方式
2.1.2 心理控制源
2.1.3 社交焦虑
2.2 理论基础
2.2.1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2.2.2 韦纳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
2.2.3 社交自我效能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假设的提出与模型的构建
3.1 假设的提出
3.1.1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3.1.3 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1.4 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3.2 模型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回收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3 样本特征分布
4.2 变量的构成及测量
4.2.1 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
4.2.2 因变量:社交焦虑
4.2.3 中介变量:心理控制源
4.2.4 控制变量
4.3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分析
5.2.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2.2 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分析
5.2.3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验证
5.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验证
5.3.3 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的关系验证
5.3.4 心理控制源中介作用的检验
5.4 研究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关系
6.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关系
6.1.3 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关系
6.1.4 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结论
6.2 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建议
6.2.1 大学生要客观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6.2.2 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6.2.3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的不足
6.3.2 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 卢卓琼,阴云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6)
[2]本科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核心自我评价:控制源的中介作用[J]. 徐学,王娜,王晶晶,吴静珊,周海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1)
[3]初中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 唐琰. 智库时代. 2017(05)
[4]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 阎燕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2)
[5]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施莹. 才智. 2016(30)
[6]浅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高职院校榜样教育[J]. 徐辰龙.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0)
[7]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的关系研究[J]. 谭亚菲. 高教学刊. 2015(14)
[8]5~6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J]. 于晓宇,朱小茼,郑海英,赵阳,马红霞,程淑英.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9]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校适应: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石怡,周永红,曾垂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3)
[10]父母教养方式与城乡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关系[J]. 李秀丽,王美芳. 青少年学刊. 2015(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 尤晨晨.南昌大学 2018
[2]父母教养方式、自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来自中韩大学生的比较[D]. 金润玉.四川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D]. 杨梅.山西大学 2017
[4]中学生手机依赖和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张鹏.北京工业大学 2017
[5]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与关系攻击的关系[D]. 张雨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6]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核心自我评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 张柏宁.河北大学 2016
[7]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骆亮.南昌大学 2016
[8]汉、白、彝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生命态度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作用[D]. 杨丽娟.云南师范大学 2016
[9]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主性的关系研究[D]. 李燕梅.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0]父母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与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D]. 朱思颖.浙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25635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1.2.2 关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1.2.3 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父母教养方式
2.1.2 心理控制源
2.1.3 社交焦虑
2.2 理论基础
2.2.1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2.2.2 韦纳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
2.2.3 社交自我效能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假设的提出与模型的构建
3.1 假设的提出
3.1.1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3.1.3 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3.1.4 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3.2 模型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回收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1.3 样本特征分布
4.2 变量的构成及测量
4.2.1 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
4.2.2 因变量:社交焦虑
4.2.3 中介变量:心理控制源
4.2.4 控制变量
4.3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分析
5.2.1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2.2 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分析
5.2.3 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验证
5.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验证
5.3.3 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的关系验证
5.3.4 心理控制源中介作用的检验
5.4 研究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关系
6.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源关系
6.1.3 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关系
6.1.4 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结论
6.2 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建议
6.2.1 大学生要客观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6.2.2 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6.2.3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的不足
6.3.2 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 卢卓琼,阴云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26)
[2]本科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核心自我评价:控制源的中介作用[J]. 徐学,王娜,王晶晶,吴静珊,周海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1)
[3]初中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 唐琰. 智库时代. 2017(05)
[4]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 阎燕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2)
[5]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施莹. 才智. 2016(30)
[6]浅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高职院校榜样教育[J]. 徐辰龙.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0)
[7]家庭环境与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的关系研究[J]. 谭亚菲. 高教学刊. 2015(14)
[8]5~6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J]. 于晓宇,朱小茼,郑海英,赵阳,马红霞,程淑英.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9]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学校适应: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石怡,周永红,曾垂凯.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3)
[10]父母教养方式与城乡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关系[J]. 李秀丽,王美芳. 青少年学刊. 2015(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 尤晨晨.南昌大学 2018
[2]父母教养方式、自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来自中韩大学生的比较[D]. 金润玉.四川师范大学 2017
[3]高中生父母心理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D]. 杨梅.山西大学 2017
[4]中学生手机依赖和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张鹏.北京工业大学 2017
[5]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与关系攻击的关系[D]. 张雨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6]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核心自我评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 张柏宁.河北大学 2016
[7]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骆亮.南昌大学 2016
[8]汉、白、彝三族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生命态度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作用[D]. 杨丽娟.云南师范大学 2016
[9]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主性的关系研究[D]. 李燕梅.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0]父母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与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D]. 朱思颖.浙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25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2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