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关联因素与问题行为
发布时间:2021-10-13 07:01
儿童遭受虐待已为全球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国际儿童保护的焦点领域。儿童虐待是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操纵权者,做出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或潜在的伤害行为。近年来儿童虐待研究逐渐增多,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少而薄弱,表现在:(1)从研究取向着眼,以往研究多采用变量-中心的方法探讨儿童虐待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少有研究采用个体-中心的视角探讨儿童虐待的个体差异;(2)从研究设计看,以往研究多采用横断研究设计,难以发现虐待发展轨迹及其与其他变量潜在的因果关系;(3)研究对象选择,以往研究多以青少年或大学生为被试,鲜有实证研究涉及早期儿童。故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早期儿童为被试、结合“个体-中心”与“变量-中心”视角、用纵向潜变量因果分析模型探讨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关联因素与问题行为及教育干预可能。本研究基于个体-中心和变量-中心结合的方法论立场和群组序列设计,展开四个子研究。研究一、二、三以521名3-7岁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进行一年的纵向追踪,分别探讨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和短期发展轨迹、动态关联因素、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关联;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儿童虐待筛查量表、儿童行为...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理论基础
1.1.1 生态系统理论
1.1.2 动力系统理论
1.1.3 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
1.1.4 依恋理论
1.1.5 社会学习理论
1.1.6 社会生物模型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儿童虐待含义、测量及文化差异
1.2.2 儿童虐待发生及发展
1.2.3 儿童虐待发生的关联因素与虐待预防
1.2.4 虐待导致的问题行为
1.2.5 虐待的心理生理及生化递质
1.2.6 儿童虐待、问题行为及生化标记物的前置性预警
1.3 问题提出
1.3.1 现有研究的基础与局限
1.3.2 本研究的逻辑思路与可操作性
1.3.3 研究设计
1.3.4 研究伦理及审查
第二章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与发展轨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程序
2.2.4 数据管理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2.3.2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
2.3.3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趋势及各亚型发展轨迹
2.4 讨论
2.4.1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与静态关联因素
2.4.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轨迹
2.4.3 早期儿童躯体虐待发展轨迹
2.4.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轨迹
2.4.5 早期儿童忽视发展轨迹
2.5 小结
第三章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的关联因素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2.4 数据管理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关联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3.3.2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3.3.3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与关联因素
3.3.3.1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关联
3.3.3.2 早期儿童躯体虐待发展关联
3.3.3.3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关联
3.3.3.4 早期儿童忽视发展关联
3.4 讨论
3.4.1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轨迹的影响
3.4.2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发展轨迹的影响
3.4.3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轨迹的影响
3.4.4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忽视发展轨迹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管理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4.3.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3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4 早期儿童重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5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6 早期儿童忽视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4 讨论
4.4.1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与问题行为
4.4.2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
4.4.3 早期儿童重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
4.4.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与问题行为
4.4.5 早期儿童忽视与问题行为
4.5 小结
第五章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皮质醇的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2.4 数据管理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头发皮质醇的一般特征
5.3.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3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5 早期儿童忽视、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4 讨论
5.4.1 皮质醇的一般特征
5.4.2 早期儿童虐待与皮质醇浓度
5.4.3 问题行为与皮质醇预警
5.4.4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皮质醇的作用
5.5 小结
第六章 综合讨论
6.1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与保护模式
6.2 早期儿童虐待现象的动态关联因素及代际传递
6.3 受虐者个体与问题行为及皮质醇预警的复杂关系
6.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虐待
6.5 创新性、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6.6 对儿童保护干预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工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的多重中介作用[J]. 金桂春,王有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2]蒙古族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情况调查研究[J]. 斯琴,涛德,李彩霞.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自尊在儿童期虐待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 田志鹏,刘爱书,李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4)
[4]沉浸反刍和反思反刍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 曾庆巍,刘爱书,钟继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5]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4)
[6]虐待与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亲密度和冲突性的作用[J]. 黎燕斌,蔺秀云,侯香凝,方晓义,刘娅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1)
[7]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9)
[8]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 王润程,王孟成,高一点,蒋雅丽,张小崔,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9]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J]. 方荟,王美芳,邢晓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10]青少年侵害问卷中文自评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和效度[J]. 程培霞,曹枫林,刘佳佳,陈倩倩,董方虹,孔箴,李玉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4)
本文编号:3434179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理论基础
1.1.1 生态系统理论
1.1.2 动力系统理论
1.1.3 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
1.1.4 依恋理论
1.1.5 社会学习理论
1.1.6 社会生物模型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儿童虐待含义、测量及文化差异
1.2.2 儿童虐待发生及发展
1.2.3 儿童虐待发生的关联因素与虐待预防
1.2.4 虐待导致的问题行为
1.2.5 虐待的心理生理及生化递质
1.2.6 儿童虐待、问题行为及生化标记物的前置性预警
1.3 问题提出
1.3.1 现有研究的基础与局限
1.3.2 本研究的逻辑思路与可操作性
1.3.3 研究设计
1.3.4 研究伦理及审查
第二章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与发展轨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程序
2.2.4 数据管理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2.3.2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
2.3.3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趋势及各亚型发展轨迹
2.4 讨论
2.4.1 早期儿童虐待的一般特征与静态关联因素
2.4.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轨迹
2.4.3 早期儿童躯体虐待发展轨迹
2.4.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轨迹
2.4.5 早期儿童忽视发展轨迹
2.5 小结
第三章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的关联因素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2.4 数据管理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关联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3.3.2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3.3.3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与关联因素
3.3.3.1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关联
3.3.3.2 早期儿童躯体虐待发展关联
3.3.3.3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关联
3.3.3.4 早期儿童忽视发展关联
3.4 讨论
3.4.1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虐待整体发展轨迹的影响
3.4.2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发展轨迹的影响
3.4.3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情感虐待发展轨迹的影响
3.4.4 关联因素对早期儿童忽视发展轨迹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管理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研究工具有效性的验证
4.3.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3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4 早期儿童重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5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3.6 早期儿童忽视与问题行为的发展关系
4.4 讨论
4.4.1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与问题行为
4.4.2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
4.4.3 早期儿童重度躯体虐待与问题行为
4.4.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与问题行为
4.4.5 早期儿童忽视与问题行为
4.5 小结
第五章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皮质醇的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2.4 数据管理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头发皮质醇的一般特征
5.3.2 早期儿童虐待整体、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3 早期儿童轻度躯体虐待、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4 早期儿童情感虐待、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3.5 早期儿童忽视、问题行为与皮质醇
5.4 讨论
5.4.1 皮质醇的一般特征
5.4.2 早期儿童虐待与皮质醇浓度
5.4.3 问题行为与皮质醇预警
5.4.4 早期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皮质醇的作用
5.5 小结
第六章 综合讨论
6.1 早期儿童虐待发展轨迹与保护模式
6.2 早期儿童虐待现象的动态关联因素及代际传递
6.3 受虐者个体与问题行为及皮质醇预警的复杂关系
6.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虐待
6.5 创新性、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6.6 对儿童保护干预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工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的多重中介作用[J]. 金桂春,王有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2]蒙古族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情况调查研究[J]. 斯琴,涛德,李彩霞.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自尊在儿童期虐待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 田志鹏,刘爱书,李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4)
[4]沉浸反刍和反思反刍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 曾庆巍,刘爱书,钟继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5]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大学生攻击性及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4)
[6]虐待与流动儿童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亲密度和冲突性的作用[J]. 黎燕斌,蔺秀云,侯香凝,方晓义,刘娅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1)
[7]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J]. 郭黎岩,陈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9)
[8]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2001年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 王润程,王孟成,高一点,蒋雅丽,张小崔,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6)
[9]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J]. 方荟,王美芳,邢晓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10]青少年侵害问卷中文自评版用于中学生的信度和效度[J]. 程培霞,曹枫林,刘佳佳,陈倩倩,董方虹,孔箴,李玉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4)
本文编号:3434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34179.html